《胡同文化》课堂实录11
- 资源简介:
约5570字。
《胡同文化》课堂实录
师:先作自我介绍,老师姓余,来自上海。记得90年代流行过一段民谣:“要看中国的两千年,请到西安;要看中国的一千年,请到北京;要看中国的一百年,请到上海;要看中国的十年,请到深圳。”西安北京是古都,文化积淀深厚;上海深圳乃后起之秀,更具现代风采。请大家告诉我,要看上海和北京的市井风情,民风民俗,最好的选择是到这两个城市的什么地方?
生议论,众说纷纭。
生1:上海的弄堂,北京的胡同。
生2:上海的城隍庙,北京的“胡同游”。
师:“弄堂”是上海市民生活的地方,胡同是北京市民生活的场所,很多人喜欢将“弄堂”与“胡同”作为上海与北京市民文化的象征。著名文化学者杨东平先生写了一本关于文化比较的书,叫《城市季风》,内容很精彩,大家不妨找来一看。现在请看我为大家准备的一幅图片。看人力车上写的几个字:“到胡同去”。
生(插话):是旅游广告。
师:正是。胡同以前是老百姓生活的地方,现在却成了京城的一大旅游景点,物以稀为贵,可见北京的胡同越来越少了,胡同的实用功能正在丧失,而文化意义越来越重要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领略“胡同文化”的魅力。文章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请大家概括一下。
生3:胡同的基本情况,胡同文化的内涵,胡同的现状及作者对正在衰败的胡同的伤感。
师:对。我把你的答案再提升一下。文章围绕胡同文化,先写这种文化存在的环境,再写这种文化影响下的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什么是文化?最近,宁夏电视台作了一个“塞上文化行”的访谈节目。他们邀请文化学者余秋雨和著名作家张贤亮讨论文化问题。余秋雨在访谈中谈了他对文化的看法。他说,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我很同意这个概括。任何一种文化,都反映了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在汪曾棋看来,胡同文化反映了什么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生4:北京市民。
师:对,文章第5段明确写到:“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出示PPT1)
环境(胡同)
文化 人(市民)
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但同时,文化也影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