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说课稿
- 资源简介:
约1990字。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九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下面我从教材分析与学生情况,学法与教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突出地讲了“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与“商鞅变法”两个史实,该课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题材,也是学生借古看今,深切认识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战略的好的学习材料。
2、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前面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学生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道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为争夺人口,土地和对别国的支配权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与此同时,纷纷进行改革,发展经济,强化军事,形成了社会大变革的趋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春秋和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原因及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农具和牛耕产生发展情况的讨论研究过程,以及对商鞅变法的了解,研究过程,帮助学生感知人类生产进步与社会变革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初步掌握、归纳、比较、置疑等基本的学习方法入具有初步判断、推理能力;养成自主探究的个性与习惯,逐步掌握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