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归有光<br>
2、能翻译课文<br>
3、学习本文语言细腻、朴实、感情真挚的特点。<br>
教学重点:同上1、2<br>
教学过程:<br>
一、导入新课<br>
李白有这样两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说文章要出于自然,不要刻意雕琢。好的文章往往不以华丽的词藻取胜,而是以真挚的感情打动人。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蕴含真情。朱自清的《背影》、林觉民的《与妻书》都是这样的作品,我们今天要学的《项脊轩志》也是这样一篇著名的散文。<br>
二、介绍作者、解题<br>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人。自幼苦读,九岁能文,20岁就读通了五经三史,但考试不利。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可以说是“唐宋八大家”和清代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他的文章风格朴实,盛情真挚。由于作者生平足迹涉猎不广,所以散文的题材较窄狭,只能就日常交往、身边琐事,尤其是家人父子夫妇之情着笔,但文字委婉悽恻,深刻动人。这一特点在本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br>
“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项脊”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所,作者把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既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又有表示书斋狭小之意。“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