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项脊轩志》 <br>
教学目的:<br>
1 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稍”“置”“去”“归”等的用法。<br>
2 学习文言文中词类现象(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br>
3 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br>
4 分析归有光散文的一般特点。<br>
教学重点:<br>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br>
教学难点:<br>
归有光散文的特点<br>
教学课时:3课时<br>
第一课时<br>
一.教学导入:<br>
本课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佳作。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感人至深。<br>
二.介绍作者:<br>
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