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打开一扇门——赏读中考文言文ppt
- 资源简介:
共42张。本课件认真分析研究了近几年古文的考试题型,着重训练学生的答题思路,帮助学生整理归纳了常见题型的答题方法,有学案,使用效果非常好。适用于专题复习。有教案,约11760个字。
文言文阅读总复习学案
江苏南通兴仁中学羌雪霞
复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实词、虚词的用法;
2.顺畅地朗读和翻译文言句子;
3.掌握文言阅读题的常规答题方法。
复习重点:同复习目标
复习过程:共同回忆,总结归纳,反复训练。
复习过程:
一、 展示近几年文言文考查要点:
1.朗读节奏的把握;2.重要实词、虚词的理解;3、重点句子的翻译;.4.分析与综合:概括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5.初步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二、近五年文言文选文题材:
06年韩信07年魏文侯08年吴起09年赵普10年蒋士铨
三、分类解说各类题的解题方法
(一)朗读节奏的解题方法:1.通晓文意;2.找寻规律。
1.朕不与迁官——主语谓语之间应停顿。
2.知我不遭时也———句子没有主语,而宾语较长时,谓语与宾语间应停顿。.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应分开读。
4.若夫霪雨霏霏——句首发语词后面应有停顿,如“至”、“至若”、“盖”等。
5.因恸绝良久———放在句首的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如“且”、“故”、“因”等。
6.而伯乐不常有——“而”字用在分句句首,表转折时,后面应停顿。
归纳:
(1)主谓之间必须分;
(2)发语词与后面内容必须分;
(3)关联词语与后面内容必须分;
(4)动词与宾语之间应该分;
(5)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以分;
(6)介宾短语不能分。总原则:(1)看懂句子内容;(2)按第一层次划分。
(二)文言实词复习
命题透视
近几年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有以下特点:①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几个考点上面;②命题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具体释义、单项选择和判断正误,以具体释义为主。
1.古字通假现象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就叫通假。表示了准确的意义,但未出现的字是本字,代替本字出现的即是通假字。古字通假现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 用形声字的声旁代替形声字本身。如“满__坐_寂然,无敢哗者”,“坐”通“座”;
②用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如“食之本能尽其材”,“材”通“才”;
③声旁相同的形声字相互替代。如“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
④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
2. 古今异义现象
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实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
①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女,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身份低微,出身低下(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A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
去(距离。日始出时去人近/离开。一狼径去)但(只。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曾(乃,竟。曾不若孀妻弱子)谢(道歉。长跪而谢)
借(即使,假设。借第令勿斩)比(等到。比至陈)
间(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控(拉开。将军角弓不得控)
委(抛弃,舍弃。~弃。~之于地。)发(打开,开启。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