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6
- 资源简介:
约3760字。
南京市公开课《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习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2、明确别里可夫是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代名词。
3、认识理解生活中的”套子”。
教学构想:
1、紧扣文中的插图,从别里可夫可笑怪诞的外表逐步深入认识其可憎的内心,从“笑—思—悟”的过程中来引导学生认识当时的社会.
2、采用启发、讨论式,使学生真正学会方法,以指导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熟悉了作者,时代背景及故事的情节结构。本文的主人公---别里可夫,是个古怪而令人厌恶的人,是俄国没落封建势力的代表。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呢?写这样的一个人物又有什么样的意义?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导语起着总结巩固前节内容,引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收束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二、新授:
问题1
师:人物形象是作者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的媒介,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他所处的时代,寄寓他所领悟的生活哲理,而读者也往往通过人物形象来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对理解小说是至关重要的。分析人物形象一般从哪些角度入手呢?
学生1:外貌、神态、环境、语言、心理、动作等
问题2
师:下面我们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看看别里可夫的外貌、神态如何?
【语文课本的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效率,且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插图还能营造课堂氛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生2:外貌是戴着帽子、眼镜,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穿着雨鞋,带着雨伞,伞上还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