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2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课 型:自读课<br>
教学目的:<br>
1、了解作者鉴赏艺术作品的审美取向,领会作者对断臂维纳斯那“丧失的美感”的无比钟爱和珍视。<br>
2、继续培养学生研究探讨、深入领会文章的能力,重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和能力。<br>
3、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基本观点的能力,在阅读理解中感受维纳斯的独特魅力。<br>
教学安排:<br>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预习基础上主动探究、深入领会作品;<br>
2、教学难点:本文洋溢着作者对艺术执着的激情,语言散发着对艺术美的颖悟和灵气,读来给人以美的熏陶。但由于学生美学知识相对匮乏,这就给领会文章意蕴带来一定困难。<br>
3、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预习,教师化难为简,指导学生在诵读基础上深入领会内容。可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料。<br>
4、教学时数:一课时<br>
5、教 具:投影仪、实物展台等<br>
教学步骤:<br>
A、导入新课:<br>
据说一位著名的美国棒球明星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骄傲地表示自己从未流过泪,记者忍不住回敬他:“我认为你还不如像别人一样有时也会哭好一点。”<br>
试问:这位棒球明星为什么说自己不哭?记者为什么建议他有时哭一哭?(学生讨论,然后请一学生回答)<br>
----棒球明星认为从不流泪可以显示自己的硬汉形象,而“从未流泪”会使这一形象更加完美。<br>
而记者的看法截然不同,他认为如果“哭”是缺陷的话,那么有时不妨一哭,像所有“有缺陷”的普通人一样自然真实,而真实、自然才称得上艺术的完美。<br>
中国有句古诗:“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有缺陷(或缺损、缺失)并不意味着一定不美。<br>
那么,同学们知道我们要上哪一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