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ppt23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1.18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2/30 21:32:1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28张,课件设计优美,符合新课改理念,既新颖生动,又重点突出。意境悠远,与教学内容贴合得很好,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并有配套教案,约2610字。  故都的秋
  教学目标:
  理解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法,学会从景物描写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以情选景;训练朗读,体味在景物的细致描写中渗透作者的主观感情。
  教学难点:
  作者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幻灯一:课题、作者)
  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的确,读一首诗 看一幅画,常常是通过眼前的有限的形象去捕捉和领会到某种更深远的东西,而获得美的享受。这种更深远的东西 ,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对于写景抒情散文来说,作家笔下绝没有单纯的风景,往往是情寄寓于景中,那么,我们就从《故都的秋》景走入郁达夫的心灵世界,体味作者的深情。
  二:题解:(幻灯二)
  问: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章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秋”。
  “故都”是指哪里呢?“北平,当时的总统府设在南京,1949年后北平改名为北京。”
  幻灯二:“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三、(幻灯三:配乐朗读)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那种对故都的秋的眷恋,轻声地朗读课文,一起神往故都,观其色,闻其声,品一品故都的秋味。好,开始。
  四、(幻灯四:问题)
  1、课文读完了,那么作者在文中是不是只写了北国之秋?“不是。”
  那么还写了什么?“南国之秋”。
  作者分别用哪些文字来概括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特征?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慢、润、淡
  在这里,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对故都之秋的依恋之情。
  2、这种南北国之秋的对比还体现在哪一节?
  在课文的第13节,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再次进行了对比,就象是 “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北国的秋天是那样空旷,博大,深远,玩味不尽,咀嚼不够。为什么作者会对北国之秋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呢?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的3—11节。
  五、课文分析:(幻灯五:五幅画面)
  1、 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3—11节,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
  其实也就是五幅美丽的秋景图:
  秋院          小院清晨
  秋槐          槐树落蕊
  秋蝉          秋蝉啼唱
  秋雨          闲话秋雨
  秋果          秋果奇景
  2、 在描写秋景的段落中,你认为哪些地方突出了秋的“清、静、悲凉”?
  (找出后请学生朗读,可先个人朗读,然后自由读,再一起读。)
  秋院——“驯鸽的飞声”(环境的宁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