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笔与繁笔》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1/9 11:00: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316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简笔与繁笔(教案)

执教者:薛新洪       
班级:高一(14)班     课时:一课时
活动名称:武进区新教师培训示范课(市级)
主办单位:武进区教师进修学校(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承办)
听课人数:30人左右
教学目标:
1:能在整体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辨证地理解“简笔与繁笔”的关系。
2:能具体分析课文例证的典型性。
3:能按简练的要求来修改习作,培养提炼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简笔与繁笔”的辨证关系。
难点:培养提炼语言的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有的语言不简洁、拖沓;有的语言苍白无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简与繁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先慎的文艺随笔《简笔与繁笔》。(课件中出示作者、课题)
二:出示目标
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以下内容(出示,见上“教学目标”,略)
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注意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简笔?什么是繁笔?作者针对简笔和繁笔提出了什么观点? 2、判别文章简练不简练有没有什么标准?3、怎样才能做到简练?阅读思考时可以展开讨论。
四:讨论理解课文:
1、“简笔”不是单纯指“文字少”,而且,“简笔”可分为“言简意赅”与“言简意少”两种情况;“繁笔”也不是单纯的“文字多”,它也分为“以繁胜简”与“繁冗拖沓”两种情况。作者针对简笔和繁笔提出了“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观点。2、判别文章简练的标准是“句无可削,字不得减”。3、提倡简练,克服简而淡,繁而冗的毛病,应从提练生活和提练语言两方面去努力。(边讨论边展示课件)
五:理清课文思路:
思考:作者的思路从什么地方开始,是如何发展、联想和结束的?(可抓住文章提倡简练这一中心,辨识句意,归纳各段段意,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理清全文思路。)
边讨论边明确边从课件中展示,最后结构如下:
课文总体思路
前人主张       提倡简练
反对繁冗拖沓      论点补充观点     简笔繁笔要一分为二  简笔范例、繁笔范例    例  证
简练途径和方法  句有可削,字不得减      引  证
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现今创作上的问题   简淡,繁冗
提出主张        提倡简练        结  论
六、思维拓展:(讨论内容均从课件中展示)
1、讨论:“文章的繁简不以文字多寡论。”那么该以什么论呢?明确:该以“意”论(意思、中心、思想、感情 、心理等)
文章提出判别繁简的标准是“无可削” “不得减”,那么,又根据什么来判别字、句“有可削”和“不得减”呢?
明确:刘勰的“三准” 第一步,根据情理来决定体制;第二步,根据内容来选择事例;第三步,选择文辞来显出要义。“三准”确立以后,“次讨字句”。正如刘勰所说:“字去而意留,辞殊而意显”,这是“简练”;“字删而意阙”这是“短乏”;“辞敷而言重”,这是“繁冗”。补充一点,简明与否,与生活、思想、知识、语言环境、背景有关。
七、1、讨论:例证应力求典型,请谈谈本文的例证典型吗?
先找出四个例证,再讨论明确:本文例证极为典型 ①、选自名家名篇;②例证从古至今;③例证选用长篇小说中的“简笔”,短篇小说中的“繁笔”,更有说服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