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远古祖先》教学案例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660字。 《我们的远古祖先》教学案例
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是学习者的主观感受。素质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了解和重视学生的体验。体验也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历史学习内容具有过去性,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材料间接感知历史,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进行生动活泼的探究性学习,可以加深其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理解,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北京实验中学的王宏伟老师在《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教学中做了尝试。
一、总体设计
本课总体设计为学生对远古祖先的“拜访”。拜访就是要“亲眼”看一看远古祖先的活动(实际上是反映远古祖先活动的历史材料)。在教学设计上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即“拜访”的形式和内容。形式新颖、内容生动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本节课是这样设计的:
洞穴中的祖先──────—→定居的祖先──────—→传说中的祖先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 黄帝像
北京人用过的石器 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 尧、舜、禹的传说
动物骨化石上的黑迹 半坡人出土的骨制鱼叉和鱼钩
山顶洞人的骨针和“项链”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炊具
二、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以教师给学生做“导游”,引导学生“拜访”的形式展开,有时是教师展示观察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和探究,有时是学生自己上计算机操作,详细观察材料,三五个同学一起讨论,然后向大家提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观察──体验与探究──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过程轻松、活泼。请看其中的几个片断:
片断一(大屏幕定格“洞穴中的祖先”)
……
师:在我们的祖先生活的洞穴中,还发现了一块黑乎乎的动物骨化石。大家仔细看看计算机上的图片,放大一些观察。推测一下,这动物骨化石为什么是黑的呢?
生1:是不是时间太久就变黑了?
师:大家看过恐龙化石吗?那时间更久啊,是黑成这个样子吗?
生2:我看像是烟熏火燎过的骨头。师:有道理!我们试一下,用火烧一块骨头。(计算机演示)
师:大家再想想,生活在几十万年前的祖先,怎么得到火呢?(学生纷纷猜测,略。)
师:再想像一下,我们的祖先用火都做些什么,这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学生纷纷抢答:野兽见了火就吓跑了;火能取暖、照亮山洞;烧过的野兽肉好吃、好消化,人就少生病;保管不好,火也会伤着人……)
师:我们的祖先北京人接受了大自然的赐与,使用火改善了他们的生存条件,加快了他们的进化过程。又过了几十万年,大约1万8千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这在人类进化史上可是了不起的进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