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民族汇聚》课堂教学实录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290字。 《北方的民族汇聚》课堂教学实录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历史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2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看图能说出“五胡”的名称及分布的地区,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列举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尝试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内迁的方向、分布地区的情况和孝文帝改革相关内容的理解。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培养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体会社会进步离不开改革。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三、教学过程
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
生:56个。
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亲如一家的大家庭,有首歌曲反映了这个主题,是哪首歌?
生:《爱我中华》。
师:你们会唱吗?
生:会。
师:我们一起唱好吗?
师生同唱:《爱我中华》。
师:我们中华民族的确是个非常和睦的大家庭,那我们这个大家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汇聚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一内容。
生:齐读课前提示。
师:板书课题。
师:我们首先学习“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板书第一个标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他们内迁的原因?
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师:请大家大胆地猜想一下边疆少数民族主观上是否愿意内迁?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生甲:愿意。因为当时他们生产方式、生活习俗都和内地的差异很大,很想靠近中原。
生乙:他们想向汉族人学习。
师:回答得很到位,他们对汉族的先进文明仰慕已久,从自身经济或发展的需要想向中原靠近。
师:内迁的少数民族有那些?请大家看教材114页第一行,拿笔划一下,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合称五胡,强调几个少数民族名称的读音和写法。
生:反复读两遍。
师:板书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演示课件:五个少数民族内迁的方向和分布的地区。
师:内迁的少数民族在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上与汉族差异很大,他们与汉族人能和平相处吗?汉族统治者是怎样对待他们的?请大家阅读教材114页第一段小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