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680字。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通过录像、材料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等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设计思路〗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三国历史多少有一些了解,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求;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分析,可以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初期阶段。东汉末年政局混乱,黄巾大起义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百姓渴望结束混战,实现统一,恢复安定生活。经过“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经过“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分别据有中原、江东、四川等地,形成三分天下之势,最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教学设计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量的影像、动画、图片等信息,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通过几段录像及动态的过程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讨论题的设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在讨论中,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1:课题动画
图片2:(录像)讲课前我们先看一段反映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的录像,然后我们比一比,赛一赛谁的记忆力好,谁的综合分析能力强。
下面我们就看一看同学们谁的记忆力好,谁的综合分析能力强,通过录像我们可以看出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情况如何呢?
要求说出:政治上:政局混乱,外戚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农民起义
军事上:军阀割据
经济上: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