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170字。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案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本课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也使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他们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社会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掀起了变法或改革运动。商鞅变法是其中最彻底的一次,它使秦国在各诸侯国中迅速崛起。本课包括三目:“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和“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
本课的课程标准是: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据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有利于学生对基本历史史实的掌握。教学难点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其中包括了商鞅变法的背景、对商鞅及其变法的评价。由于初一学生历史知识储备量较少,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太强,因此老师以此为难点进行突破,帮助学生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在生产上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2.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劳动体验,比较石制农具与铁制农具的性能,理解铁器得到推广的原因。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
3. 通过看书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表格制作,让学生掌握、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协作学习的精神。
4. 学生就“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进行辩论,对商鞅变法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过程中,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学会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确定了教学目标后,师生做一些课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