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陋室铭》压题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试卷 / 中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7/14 13:05: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10字。中考最后把关,全面覆盖中考考点。

  《马说》压题卷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整体把握
  1、本文文体:
  说,是古代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述事物,但都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也称杂说。
  2、内容:本文通过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封建统治者进行辛辣嘲讽与批判,以及对和自己有同样命运的人的同情。
  3、写法特征:
  托物寓意  用伯乐比喻能够识别人才的统治者,用千里马比喻人才,用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愚妄浅薄的统治者,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人贤才难遇明君,以此表达自己的愤慨,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二、用原文语句回答
  1、表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必然性的句子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可以引用文中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来说明这种情况。
  5、揭示全文中心(主要结论)的句子: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三、问答题
  1、 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出论点领起全文;强调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为下文揭露食马者不知马张本。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作用?
  说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提挈全文。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统治者平庸浅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使大批人才被埋没;愤世嫉俗,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选拔重用人才的不满,对被压制人的人才的同情和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抑郁心情。
  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写出千里马什么样的遭遇?说明什么问题?
  千里马终身受屈辱直到含悲死去;暗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又不重用人才,使大批人才被埋没。
  6、文中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把食马者的平庸浅薄表现得淋漓尽致,愤怒的谴责食马者的愚妄无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7、文末句有什么作用?
  对食马者的不知马表示强烈的愤慨,点明全文的主旨,收束全文。
  8、“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简要叙述。
  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的素质更为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的能力,不应一味的等待伯乐的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
  9、用原文和自己的话说出千里马的遭遇?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终身受屈辱直到含悲死去;因为吃不饱,没有力气,自己的才能没有显现出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