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0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小题,约6660字。
山西省2010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
语 文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项是( )
A.开辟/偏僻 日积月累/累计 聘请/驰骋
B.田埂/梗概 挑逗/挑担 纤维/阡陌
C.降低/天兵天将 分外妖娆/安分守己 用途/涂鸦
D.晌午/响晴 勉强/强大 殚精竭虑/肆无忌惮
2.下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
B.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冰雪消容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
C.它(紫藤萝)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查言观色,试探什么。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3.将下列句中的画线部分换成成语。(以下(1)(2)两题只做—一个) (2分)
我选第 题,成语是 。
(1)你懂得法律,您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不愧是法律界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2)这消息一宣布,会场里马上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起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
B.一股风顺着小径吹来,从树枝间穿过去,刮走了。
C.看到他的照片,我眼前便浮现起了当年我们一起同桌共读的笑声。
D.诗人和画家被竹吸引,成为了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o
5.填空。 (10分)
(1)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2)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6)古人借“秋”写“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 ”勾勒出旅人孤身漂泊的身影;杜甫《 》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写起,写足了茅屋为秋风、秋雨所破的苦况;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君问归期未有期, ”,道出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但也有借“秋”写“喜”的:刘禹锡在《秋词》中弹出“自古逢秋悲寂寥, ”的反调;诗人 在《观沧海》中也写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来反映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胸襟。
6.剪纸能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极具寓意的艺术画面。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剪纸,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揭示其寓意。 (3分)
二、阅读(4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10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