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10年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8题,约7050字。
江苏省南京市2010年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2010.3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请将第Ⅰ卷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卷纸相应位置。否则不记分。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经文献资料和考古证实,西汉长安城周长25公里多,城内有8条主要大街,均与城门相通。其中贯穿南北的一条大街长达5公里多,整个街面宽约50米。长安商业繁荣,从事商业交易的有九个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分散在城中
②是研究西汉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素材之一
③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促进商业的繁荣
④青花瓷的热销给许多店铺带来丰厚利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
2.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表明他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C.提出规范礼乐,使人向善 D.认为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3.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它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属于封建君主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有
①秦朝郡县制 ②元朝行省制 ③明朝内阁制 ④清朝军机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4.《朱子语类》记载:“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以上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 B.门下省负责审议
C.三分相权,保证皇权独尊 D.尚书省负责执行
5.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学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6.提出“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民”“心明便是天理”,并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主张学习的目的是“以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的思想家是
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7.北京时间2月11日凌晨,南京申办2014年青奥会成功的消息,从万里之外的加拿大温哥华传来,全市各界为之欢腾。为迎接青奥会,某中学同上创办一个与南京历史相关的图片网站。请你审核下列有关图片的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