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小题,约9440字。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卷
命题人 刘 婧 李香斌
审题人 陈鹤龄 厉行威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感喟/匮乏 辟谣/辟邪 归咎/焚膏继晷
B.采撷/挟制 行伍/行货 掣肘/天寒地坼
C.徇私/殉职 哄笑/哄抢 歆慕/万马齐喑
D.勖勉/夫婿 屏除/屏气 坍塌/殚精竭虑
1. B(A. kuì,pì/bì,jiù/guǐ B. xié,háng,chè C. xùn,hōng,xīn/yīn; D. xù,bǐng,tān/dān。)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启功先生是闻名暇迩的书画家、训诂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他那种卓荦大气的风范、朴实无华的风格深深铭刻在我们心中。
B.一些学者读诗的毛病,在于看到一些蛛丝蚂迹,便疑心是微言大意,于是穿凿付会,捕风捉影,往往把天机浑然的兴到之作丑化成了忸怩作态的怨臣之语。
C.就像纤细的弦索总能弹奏出华美的乐章,苏州是江南最婉约的山水清唱;苏州的水使人有了灵气,像昆曲翻飞的水袖,把江南舞动得风姿卓约,灵秀飘逸。
D.在当前报刊业拖胎换骨的改革浪潮中,新闻出版界必须以积极投入的态度,用浴火重生、蹈海弄潮的豪迈气慨,去迎接风雨后的彩虹,迎接化蛹成蝶的辉煌。
2.D(A.名闻暇迩—名闻遐迩;B. 蛛丝蚂迹—蛛丝马迹 微言大意—微言大义 穿凿付会—穿凿附会;C.风姿卓约—风姿绰约。D. 拖胎换骨—脱胎换骨 气慨—气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当《西游记》的笔触由社会层次转到人性层次时,其文风也由向外的横眉冷对变成向内心的温煦的自我关照。
B.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为受灾的台湾同胞慷慨解囊时,这位据说身家过亿的富豪却细大不捐,引起了大家的议论。
C.与“说书”不同,“学术”宣讲必须立论严谨,言之有据,不可由着性子臆造,更不可为了耸人听闻而言之凿凿。
D.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萧乾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因长篇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
3. D(A.关照:关心照顾。此处应用“观照(指仔细观察,审视)”。B. 细大不捐: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此处属望文生义之误。C.言之凿凿:形容说得非常确实。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宜用“信口雌黄”等。D.名噪一时: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通过药物改善恶性肿瘤中的血管状况,可以增加肿瘤中的含氧,对放射疗法更为敏感。
B.国际阅读学会在总结阅读对人类的益处时,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C.联合国最近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发出强烈警告:气候变化不仅开始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甚至威胁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瑞典制定推出了一系列覆盖全体公民及其人生全过程的社会福利制度的核心是福利面前人人平等。
4.B(A.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应为“可以增加肿瘤中的含氧量,使其对放射疗法更为敏感”;C.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应为“气候变化不仅威胁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开始威胁到人类的生存”;D.句式杂糅,应为“瑞典制定推出了一系列覆盖全体公民及其人生全过程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是福利面前人人平等。”)
5. 小夏参观某一处古代的建筑物时,抄录了其中四幅对联。若依“联语内容与处所功能相应”的原则推测, 则甲、乙、丙、丁对应的处所依序应是:
甲、六礼未成转眼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
乙、饱德饫和真福食,肴仁馔义即养生
丙、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丁、琴瑟春常在,芝兰德自馨
A.寝室/ 书房/ 厨房/ 戏台
B.寝室/ 厨房/ 书房/ 戏台
C.戏台/ 厨房/ 书房/ 寝室
D.戏台/ 书房/ 厨房/ 寝室
5.C(甲,由“转眼”“霎时”可以看出;乙,由“福食”“养生”并联系联系前面内容可见是置于厨房的警戒联。丙,由“洗砚”“烹茶”“鹤”可以判定;丁,由“琴瑟”“芝兰”可以判定。)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子革对灵王
楚子①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②、翠被、豹舄③,执鞭以出。仆析父从。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④,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其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