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1.点拨教学法。 2.探究拓展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 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B 过着悠闲自得得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 做官,有名有利 B 做农民,平平淡淡。
(教学预计:选A)
你们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你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碎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你们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 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简介与陶渊明的画像)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三. 研习课文
1.思考:既然这是最后一次辞官,是彻底的决裂,任何人都不可能若无其事,陶渊明也是。那么,对于自己的离开,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多媒体显示前四联)
1) 教师范读前四联,学生思考。
2) 师生讨论明确:
多媒体显示
误落 本性
自责 向往
自悔 舍 得 追求
陈网 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