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40个字。
让我们坦然面对爱情──《给女儿的信》案例分析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育才第三中学 曹燕侠
引用:
从教育的出发点来看,爱情教育的目的并非一味教化学生现在不是恋爱时期,而是应该让学生对爱情有一个健康认识,让他们明白爱情的真谛,这样有利于他们今后处理这种关系。(姜东瑞推荐)
【不可回避的问题】
作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爱情话题不可回避。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可以借题发挥,适当引导,大可不必胆战心惊,绕道而行。其实,教材中有不少文章,能对学生爱情和早恋现象进行正确引导。例如,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就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章意在告诉女儿生活中一个严肃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什么是爱情,为了讲清这个问题,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精心设计了一个美丽的童话。它向世人表明: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向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是一种变堵为疏的教育,给该知道爱情的孩子讲解爱情的真正含义,让他们明白应该追寻的爱情方向,推荐他们阅读高尚美好的爱情作品,帮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这样才会有助于他们在成长的路上一帆风顺地健康前行,而不至于在爱情的道路上走弯路。
鉴于上述的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安排: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父亲形象;
⑵理解童话故事的寓意。
2、能力目标:
⑴体会运用童话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⑵自读课文,多角度解读童话。
3、情感目标:
⑴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走好青春第一步;
⑵审视自身情感,初步了解爱情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
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让他们了解爱情的真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同时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具体语段,体会用故事阐述道理的写法。只有两者兼备,才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方式】
设疑创设情景,自读课文,鼓励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质疑解疑,在读中多角度解读。从学生感受入手,让学生自由解读讨论,让对话在自主的情境中大胆积极地进行。在交流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发言,抓住契机,寻求最佳切入口。在学生认识爱情真谛的同时,能同时感受到课文的文学性和语言美。
一、抛石入塘,激起波澜
播放《泰坦尼克》的经典歌曲《我心永恒》,引入爱情话题。
师:这是《泰坦尼克》的主题歌,一首很经典的歌,自从它诞生以来,风靡了全世界。然而,我认为它真正能够打动我们,轻易俘虏我们心灵的原因,是它唤醒了我们内心中爱情的共鸣,在海市蜃楼之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爱情的乌托邦,只是世俗恶化了我们的爱情,并且把它低俗化。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这堂课,我们能够把爱情交还给纯真和美好,坦然面对它。
情感需要交流,想想交流的方式有哪些,引出课文。
(说明:学生谈到的交流方式多是:电话、QQ、E-MAIL、短信,也有学生提到情书是表达情感的方式。)
例如一位学生说道:写信的感觉很美,而且能婉转地、抒情式的向对方叙述自己的情感。我接着补充说了一句:是啊,在柔和的灯光下展开纸笔,蕴藏了多日的感情就顺着笔尖流淌出来,一笔一划都是情感的凝聚,多么温馨。我想写出来的文章一定能敲开别人的心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封信。这时有位学生插嘴问道:“老师,是一封情书吗?”我笑着说,也可以这么说。里面饱含了浓浓的真情。学生迫不及待的翻开书找寻要讲的课文,一看题目,很疑惑的问道:“老师,这是写给女儿的信啊,怎么会谈到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