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测试卷1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力评估
 一、能力平台(21分)
 1.这些字你都能读准音吗?给加点字注音。(12分)
 (1)襁褓( )( )(2)妖娆( ) (3) 朦胧( )( )
 (4)颤动( ) (5)风骚( ) (6)红装素裹( )( )
 (7) 留滞( ) (8)凝成( ) (9)田圃( )
 2. 下列各句中与原诗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B.惜唐宗宋祖,/略输文采;/秦皇汉武,/稍逊风骚。
 C.在寂寞的冬天的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
 D.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3.选出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 )。(2分)
 A.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D.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5分)
 (1)、描写友情的诗句。A( )。B( )。
 (2)、借月抒情的诗句。A( )。B( )。
 (3)、《沁园春-雪》中颂扬当代英雄的句子是( )。
 二、阅读快车(49分)
 (一)精彩回放(20分)
 蝈 蝈 和 蟋 蟀
 济慈
 从不间断的是大地的诗歌:
 当鸟儿疲于炎热的太阳
 在树阴里沉默,在草地上
 就有另种声音从篱笆飘过;
 那是蝈蝈的声音,它急于
 享受夏日的盛宴的喜悦,
 唱个不停;而等它需要停歇,
 就在青草丛里稍稍憩息。
 呵,大地的诗歌从不间断:
 在孤寂的冬夜,当冰霜冻结,
 四周静悄悄,炉边就响起了
 蟋蟀的歌声,而室中的温暖
 使人昏昏欲睡,我们会感觉
 仿佛是蝈蝈在山坡上鸣叫。
 5.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 )。(3分)
 A.诗人以精细的观察,抒写了夏日郊外的蝈蝈和冬夜炉边的蟋蟀交替歌唱的情景。“大地的诗歌从不间断”的变化反复仅起结构作用。
 B.开头疲于暑热的鸟儿,其实是春天的歌手,而蟋蟀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刻正是秋季,而且春秋两季正是百鸟争鸣,千虫歌唱的时节。这样,诗人实际上揭示了一年四季大自然歌声不绝的规律,从而赞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美。
 C.夏日的草地、篱笆、浓阴,冬夜令人昏昏欲睡的温暖的炉边,静谧安详。蝈蝈和蟋蟀的声音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收到以动衬静的效果。
 D.为了适于表达主题,诗人采用了冬夏对比的手法,然而,由于夏冬两种境界之情调十分相似;加上诗人明写冬夏,暗示春秋;末尾又舔上由蝈蝈到蟋蟀的巧妙联想,使全诗自然地浑成一体,毫无割裂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