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曹雪芹在香山》文字讲稿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8030字。 本站有配套百家讲坛《曹雪芹在香山》视频讲座,可在http://www.ht88.com/downinfo/96252.html找到。
《曹雪芹在香山》 胡德平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03日 10:13
主讲人简介:胡德平,男,汉族,1942年11月生,湖南浏阳人。中国曹雪芹研究会第一任会长。196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大学文化。全国政协常委。2002年12月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党组书记。
内容简介:千古绝唱《红楼梦》给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而关于其作者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的社会生活环境,学界也是争论不休。1971年,在北京西郊香山地区正白旗村39号院的一个重要发现震惊了整个红学界,而后,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的胡德平闻听此事兴奋不已,直到1980年,他亲自到正白旗村进行走访考察后,一个个意外发现,让他把曹雪芹晚年创作《红楼梦》的生活环境锁定在了北京西郊的香山地区。香山正白旗39号究竟发生了什么?而胡德平的一个个意外发现果真能把曹雪芹晚年的生活锁定在香山地区吗?
早在1963年,《北京日报》刊载了著名红学家吴恩裕采访香山正黄旗张永海老人的文章,就有据其祖辈传说,曹雪芹在乾隆二十年以前曾居住于四王府西边的正白旗,门前有棵大槐树,还有一个名叫鄂比的朋友赠送给他的一副对联:远交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疏亲慢友因材绝义世间多。张永海老人的口头叙述是真实的吗?仅凭一副对联就能断定曹雪芹在香山地区生活过吗?1971年,发生在香山正白旗村39号院的一件事情,印证了张永海老人的口头叙述,而这件事情震惊了整个红学界,许多《红楼梦》研究者和爱好者把目光锁定在了香山正白旗村39号,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全文)
各位朋友好,曹雪芹现在有文字可据的,谁都不能否定的,曹雪芹的几位好朋友,张宜泉、敦敏、敦诚,这些人留下来的诗句,把他的生活环境,他离开北京之后,已经锁定在西郊西山一带。你比如说张宜泉就有诗:“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他一开始就把曹雪芹这个人,他的才华,他对人们的吸引力,他的魅力就说得这么清楚。“爱将笔墨逞风流”,他那一支笔,非常生动,非常幽默,是中国最吸引人的这么一部小说。他住的地方是庐结西郊,一个很幽静的地方。然后,他还写到,“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谁曳杖过烟林”。敦诚也说:“阿谁买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把西郊、西山的方位说得是很清楚的。
西山一带,整个北京城,可以说整个全中国,什么地方凝结对曹雪芹的传说最多?什么地方对曹雪芹他的著书,对他的书的爱好,人们的流传,对他的掌故、对他的历史,最多的地方是在哪?就是北京西郊西山的香山地区。在1962年的时候,周恩来总理,这个故事是很丰富的,周恩来总理就责成当时的一个民主党派的副主席,也是北京市副市长,叫王昆仑,1962年就责成他,准备曹雪芹的若干资料、研究成果,我们要搞一次曹雪芹有关活动的纪念。其中在当地的张永海先生,就向他们介绍了一个当地对曹雪芹流传的一个对联:这个对联呢,就是“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就征集了这么幅对联,这副对联我觉得当时最好的一点是什么呢?把它印成书了,1963年出版了这本书,这有文字可考,留下来这个调查记录,在当时认为是个传说,这有多大价值呢?当时的红学家们,正好把它记录下来,把它出版,把它印成了书。1963年就出了这本书,除去这个之外,我再说些在当地的老百姓,在当地的环境对《红楼梦》的传说,现在在正白旗村旁边,有个四王府小学,现在它学校的体育器材室,那个房檐上还画了很多画,这些画中《红楼梦》的画是占大部分,当时我们和故宫的徐邦达先生一起看过这个画,他是最有名的书画鉴定家了。他说这是光绪年间的画,这一个画面是不是就是一个漂亮的女子在扑蝴蝶呢?大家再看看那个字,写的就是“滴翠亭”。这就是《红楼梦》书中的第二十七回的“滴翠亭杨妃扑彩蝶”,这是光绪时候就画的这个画。下面一个图,就是“孽海晴天”,就是《红楼梦》第四回说的故事,警幻仙子和贾宝玉,贾宝玉的梳妆和现在也差不多。这一些,就是我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