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8道题,约6620个字。
东北师大附中
2007—2008学年(下)初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关关雎鸠,□□□□。窈窕淑女,□□□□。(《诗经•周南》)
2. 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3.停杯投箸不能食,□□□□□□□。(李白《行路难》)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6.韩愈在《马说》中论述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现实生活中的确像韩愈所说,不是所有的人才都能遇到伯乐,都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杜牧在他的《赤壁》一诗中就借用“□□□□□□□,□□□□□□□”两句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7.《<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两句是:
□□□□□□,□□□□□□。
8.爱国情操历来为人们所歌颂,许多诗词中都有体现这一情操的诗句。请在这些诗歌中选择你最为欣赏的连续两句,并注明作者或题目。
诗句:,。
题目或作者: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本文作者孟子是时期的思想家,名轲,字。(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②蹴尔而与之()
③穷乏者得我()④失其本心()
11.第一段中关于“鱼和熊掌”的论述有什么作用?(2分)
12.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举“行道之人和乞丐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2分)
1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请谈谈你的观点。(3分)
(乙)阅读《顾荣施炙》,回答问题。(5分)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①有欲炙之色②,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已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 ①行炙人:烤肉的厨师。②欲炙之色:要吃烤肉的神情。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分)
(1)因辍己施焉()(2)同坐嗤之()
15.顾荣把烤肉给“行炙人”,为什么“同坐嗤之”?你怎样理解顾荣的行为?(2分)
16.这个报恩的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你概括写出古代的一个报恩或感恩的故事、传说或名句。(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