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80字。详细实用,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
《六国论》课堂实录
课前让同学们预习课文,并写出翻译。
《六国论》的翻译收上来了,我发现问题并不多,但是关键的一些字词翻译仍然有问题。我用笔在书上划出了学生出现问题的字词以及句子,然后开始备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翻看了一些资料,发现有些老师对《六国论》里的各种用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单是实词就总结了近十个一词多义。我就在想,如果我是学生,我能够记住这些吗?既然记不住,整理这些有什么意义?即使让学生自己整理,意义又有多大?花费了许多功夫,未必对文言文有益。所以,字词部分的教学,我写了一段这样的教案:
1.总结翻译的情况,叫一个同学起来说本文中有哪两个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 通“餍” (2)当与秦相较 通“倘”
例句 古义 今义
①至于颠覆 以至,以致于
②其实百倍 它实际上
③思厥先祖父 泛指祖辈父辈
④ 可谓智力孤危 智谋和力量
⑤六国破亡之故事 旧事,前例
⑥后秦击赵者再 两次,多次
2.一词多义考查
兵
A.非兵不利 武器
B.斯用兵之效也 军队
C.而秦兵又至矣 士兵
考查:
A.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
B.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兵器)
C. 斩木为兵(兵器)
D.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
E.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延伸:兵还有哪些用法?
3.虚词
(1)高考文言虚词考查情况
2004年高考文言虚词出自课本的统计(涉及16篇课文):
鸿门宴5 廉颇蔺相如列传4 屈原列传2 烛之武退秦师2 信陵君窃符救赵1 过秦论1
促织1 六国论1 师说1 孔雀东南飞1 游褒禅山记1 齐桓晋文之事1 劝学1
庄暴见孟子1 项脊轩志1 登泰山记1
考查的词汇13个:
以:4次 为:3次 其:3次 乃:2次 若:2次 因:2次 且:2次 而:2次 乎:1次 之:1次 遂:1次 与:1次 所:1次
(2)本课重点文言虚词
以(12个)
A. 不赂者以赂者丧 介,因为
B. 秦以攻取之外 介:用,凭借(一说“在”)
C. 以有尺寸之地 连:后项是前项的结果。而,才。
D. 举以予人 介:拿,把(以之予人)
E. 以地事秦(04年天津题) 介:用,拿
F. 至丹以荆卿为计 介:用,把
G. 洎牧以谗诛 介:因为
H.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介:把,用
I.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连:后项是前项的结果。以致于(不宜枉自菲薄,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