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1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拿来主义》说课
罗源一中 游益万
一、 说教材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选自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一篇重要的讲读课,它生动而透彻的阐明了对待外来文化及本国遗产的问题,批评了种种错误的思想,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是建设新文化、塑造新人的必要条件。文章语言深刻、犀利,集中的体现了鲁迅先生“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的写作宗旨,是一篇非常典范的议论文。
根据教材安排。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因此,在教读本文时,我结合高一学生具体实际,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从结构入手,整体理解文章
2.揣摩语言,体会鲁迅先生幽默、犀利的言词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
其中目标一、二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难点。在教材处理上,我计划用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着重协助学生总体理清文意,并重点分析文章第一部分;第二课时重点分析“拿来主义”的内涵及文章的比喻论证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由于这是高一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鲁迅的文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学生前后的知识的贯通、衔接,同时,鲁迅先生的文章因其思想性的深刻,学生解读有一定困难,因此,我强调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在课堂上主要采取“读—疑-议-析”的方法进行教学,注意让学生反复诵读、披文入情,以疑启思、以议促思,以析深化,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而教师则充当课堂的首席发言者。
三、说教学程序
1.布置预读,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并了解文章写作背景。(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读习惯,并能初步感知课文,为课堂做好准备。
2.回顾旧知识,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鲁迅的杂文素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言辞著称,他“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因而有人称之为刺向敌人的“匕首”“投枪”。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初中学过哪些鲁迅的杂文?他们分别选自什么集子?
(由于这是初中学生升入高中以来所接触的第一篇鲁迅的杂文,这个问题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前后知识的贯通,并迅速把握鲁迅杂文的主要特点。)
(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当时文化界反动文人沉渣泛起,复古主义者吹捧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