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00字。
《荷花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孙犁及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提高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2、把握本文的环境美、人性美、语言美和精神美。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3、感受作品浓郁的生活气息
教学重点:(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战争在大家脑海中的印象)
《荷花淀》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想大家应该没有忘记至今还笼罩在伊拉克上空的战争阴影,没有忘记日本侵华战争中哪些惨死在敌人铁蹄之下的幼小的婴儿、年迈的老人,没有忘记南京大屠杀中30多完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战争是残酷的,它代给我们的是恐惧、饥饿、死亡。可是在作家孙犁的笔下,战争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没有流血牺牲,没有炮火纷飞,有的是如诗如画的环境,是白洋淀中美丽淳朴的农村妇女以及他们对家园对丈夫真挚、朴实的感情,作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等人,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赏析课文,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本文以抒情见长,而不以情节取胜,只是截取几个生活中的精彩片断进行精心的描绘,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的秋季-冬天。
开端P25-27:与夫话别(编席候夫—夫妻夜话—送夫参军)
发展P27-28:寻夫遇敌(马庄探夫—探夫未遇—归途遇敌)
高潮、结局P28-30:助夫歼敌(助夫歼敌—回程议论—迅速成长)
四、四美赏析:
(一)、环境美
1、提问: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呢?
明确:首先,描写月色下的水乡景色,P25第1段和第3段;其次,P27(中)探夫未遇归途正午风光;第三P28(下),描写日光下的荷花淀风光。第61段。
2、分析“月色下的水乡景色”。
讨论概括:第1段开头3句点明了时间、空间和劳动对象,语言简练、动听、优美,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
第3段通过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内院外的基本色调:洁白、银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编成了一大片席,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①衬托出景中人的勤快、利落、灵巧。②诗化了景中人的劳动场面,景美也衬托了人物形象的美丽,写景美联社即是暗示人美。景即是人。③与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