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50个字。
第三单元智慧人生:执著于心大智若愚
——对比显旨,烘托成彩
作者:hfccllxx
目标锁定
1.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战胜困难、实现理想的决心。
2.学习对比反衬,侧面烘托的手法,使文旨更显豁,形象更突出。
活动记录
活动目的:关注人生与社会,积累写作素材。
1.曹刿胸怀天下,愚公远见执著,诸葛亮鞠躬尽瘁,他们的身上无不闪烁着理想的光芒。观察你的身边那些执著于理想的人和事,将它记录下来,以备作文构思时使用。
2.朗诵《愚公移山》歌词,每人再搜索一首体现“执著”精神的歌词并组织一次朗诵比赛。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淡,望望头土: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搜索歌词:
写作路径
一.对比显旨
1.《愚公移山》一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2.试分析《曹刿论战》一文对比手法运用对突出主题的作用。
二.烘托成彩
烘托手法是写作的重要表现手法,不仅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而且具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在古代作品中,从《诗经》的雏形到《陌上桑》的成熟,艺术烘托手法对后来文学家的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艺术烘托手法在实际写作中有几种形式:铺垫式烘托、追述式烘托、背景式烘托、想象式烘托。
1.《愚公移山》一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铺垫式烘托),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追述式烘托)等内容,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想象式烘托)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这些侧面烘托的内容不仅使文旨更为突出,而且使故事情节更显摇曳多姿,震人心魄。
2.试分析《观潮》一文中烘托手法的成功运用。
三.精心构思,主次分明。
《最贵的蛋是“笨蛋”》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和侧面烘托的手法,但在材料选取上,同时也注意了详略主次,请作具体说明。
最贵的蛋是“笨蛋”
阿瓜是个弱智的小孩。
在三年级(1)班里,他的成绩是倒数第一。同学们常取笑他,说头大不中用。每天放学后值日生搞卫生,他都会主动留下来帮忙倒垃圾。更绝的是,白天上课,每隔两节课,他就会条件反射似地把垃圾桶拿到洗手台前认真刷洗。最脏最臭的角落,因为阿瓜的负责,成了教室内最醒目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