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共23张,教案约2390字。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第 一单元 第 1课时 总课时数:6 授课时间:08 年04月 07日
课题 素材积累 课型 作文指导
教 学 目 标
知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素材积累。
过程和方法:练习快速搜寻素材,将自己记忆中与本命题有关的素材分类积累。运用合作的方式,互通有无,拓展素材积累的范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积累素材 教学手段运用 多媒体
难点 让学生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主渠道”作用 使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并发现美。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备课、文字资料、课件制作
学生准备 提前积累有关素材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与教的行为设计 设计意图
课前活动:
美文赏析与积累
A同学向大家推荐她的美文并有感情的朗读
B同学找出文章中美的词语或句子并加以赏析
C同学找出文章中美的词语或句子并加以赏析
A同学说出推荐本文的原因
D同学(科代表)对本次活动简单总结并安排下一次的活动
导入:
询问课前活动的作用是什么?
借此导入本课——素材的积累。
你是否为胸中无墨而苦恼?你是否为手中无料而发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平时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当你想写出美文佳句时又怎会得心应手呢?写作文好比盖楼房,一旦材料齐全,万丈高楼自然平地而起。可是不少同学要问了,究竟怎样为自己积攒素材以备不时之需呢?
新授:
一、 什么是素材?
素材,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包括印象、事实、人物、图景等,是作品题材的基础。这些材料并不能都写入稳重之中。但是,这种生活“素材”,如果经过作者的集中、提炼、加工和改造,并写入作品之后,即成为“题材”了。
二、 如何积累素材?
有的同学作文提纲列得很好,可是写出来的作文却内容空 洞。有同学的作文内容充实、言之有物,老师的批语每次都是“优”。有的同学认为这都是天生的。其实并不是,他们只是做到了平时多发现、多观察,多积累。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呢?
1、 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积累素材。
你先看在学校,来到学校先看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等景物有什么变化?再看人,老师和学生在校园干什么?他们做的事你看了有什么想法?还有自己到学校后做了什么事?怎样做的?还有今天老师讲的什么课,有什么变化?同学与同学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再看路上。先观察上学路上你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没有什么 变化?放学路上,路对站得怎么样等。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考虑,自然觉得有话想说。
在家里,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今天又做什么让你意外的事了?你做作业时遇到了什么难题?怎样解决的?爸爸妈妈帮助你没有?如果来了亲戚朋友,还可以从他们那里“掏问”,又能了解一些人和事。
再如星期天节假日把你看到、听到的都记下来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2、 从大量阅读书籍中积累写作素材。
大量的阅读有益的书籍不仅能使我们获得许多课外知识,还能帮助我们积累写作素材。我们可以分类摘记。譬如,恰当的词、优美语句、精彩片段等。在摘记时还可以加进去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这些在作文时自有妙用。
3、 学会勤于记录素材。
发现了素材,就要手勤记下来。记录、积累素材我们可以采用两种形式:第一,记事本式,你买了一个小本子,装在口袋里,无论何时,无论在那里,只要发现了写作素材就记在小本子上。第二,日记式,同学们每天晚上写观察日记时,先回顾当天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 ,然后有重点地从当天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