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峰塔的倒掉》教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4/3 17:24:3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950个字。
  《论雷峰塔的倒掉》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议论文以议为主、夹叙夹议的特点。
  2.体会文章语言的幽默讽刺的特色。
  3.学习本文由社会新闻引出民间故事,从而生发议论、表现思想感情的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学过他的小说《社戏》和《故乡》,这些都是以叙事记人为主的文章,今天我们再学习他一篇有名的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这是一篇杂文,以发表议论为主。
  二、阅读鉴赏
  1.这篇杂文的主要特点是借题发挥。借什么“题”,发挥什么呢?
  解析:借1924年9月25日“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塔倒掉之题,抨击封建复古派,阐发邪恶的封建制度必亡、人民必胜的真理。文章扣紧雷峰塔的始末原委而写。
  2.读过全文,你能理出鲁迅先生对雷峰塔的态度与看法的线索吗?
  并不见佳―希望倒掉―心里不舒服,希望倒掉―倒掉后的欣喜快慰。
  3.本文能分为几部分呢?
  文章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论述雷峰塔倒掉是我,也是普天之下人民共同的愿望。
  第二部分(第6自然段至第10自然段)论述搬弄是非的法海终于受到应有的惩罚。
  4.思考回答:既然雷峰塔已经倒了,为何说“听说”?
  明确:明明消息确凿,用“听说”“听说而已”,不是表示自己不相信,而是对复古派嘲弄、挖苦。
  5.既然写雷峰塔倒了,又为何写未倒之前的雷峰塔?
  写未倒之前的雷峰塔不是描绘它的美,而是与众不同,写它的“破破烂烂”,表达厌恶的感情,这就为希望它倒掉作了铺垫。这样写婉而多讽,看来是漫不经心的话,但为全文定下“幽默而含讥”的基调。
  6.作者为什么这样厌恶雷峰塔呢?
  明确:问题的实质不在“胜迹”不“胜迹”,而在于雷峰塔是一座“镇压的塔”,是封建势力的象征,不是空谷来风,而是有原因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