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1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3/9 16:21:3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600字。  
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作者  英国 罗素
教者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730100)  白瑜厚
课文分析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20世纪著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罗素的一篇思想随笔。文章短小精练,层次分明,充满了理性的力量,字里行间饱含着巨大的激情,呈现出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其中对人类的拳拳关爱之情,尤其令人感动,是一篇极好的德育素材。但由于是译文,文中又蕴含着许多含蓄的语句,所以不可避免地给学生深入领会文章内涵带来一定难度,但如果一味地纠缠于文章语言,限于一点,就束缚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且不免枯燥。于是把设计的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探讨问题,透过字面意义去领略作者的博大胸怀,激发学生积极向上,追求崇高境界的层面上。此外,教学中学生能动地组织语言,表述个人观点,模仿课文写作等途径也可相应地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中一年多全面性学习的锻炼与积淀,在思考问题的严密性、全面性与深刻性方面已有了较大提高,但也有部分同学好于面子,不愿发言。如果教师设计引导得法,师生频率一致,便可激起同学们讨论与表达的热情。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重点赏析个别语句,掌握文学语言技巧。
  2.学习文章句式、结构,提高仿写技能。
  能力目标
  1.提取、分析文中重点语句,以培养阅读能力。
  2.阐释、评价罗素人生观,表达个人人生观,提高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感受作者崇高而博大的胸怀。
  2.激励自我,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设计理念
 就本课而言,难点不在整体理解文意上,而在于疏通个别晦涩文句以深入体悟作者思想,这就要学生多交流、多讨论。教师也应因势利导,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及有感情地范读感染大家,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在课程进度中方向性问题的设置上要注重启发性、探究性,努力让每一位同学都动起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而不是将其思维局限于某点。给学生提供展现个性思维的空间舞台,最终从课文迁移到现实,从罗素回归到学生自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猴子是因为思考“生命”这个问题而变成人的吗?什么情况下时候可爱的动物们会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呢?——在童话世界中。当所有的动物都具备思考和表达能力并且语言相通的时候。 
当然,童话世界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个问题我们不能问与我们共存与世的其他生命,虽然它们都在以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持生命的存在和传承,但他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这个的问题只能由人类来回答。不仅因为语言的隔膜,更因为只有人类会深入思考的生命,而且会一直思考下去。记得帕斯卡曾经说过一句名言: 
• 人不过是一根芦苇,在自然界中最脆弱,但它却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 ——(法)帕斯卡(Pascal) 
•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在于仅懂生存。 
•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人类是多么渺小柔弱,但人却不断地追寻存在的意义,总是会一直思考三个问题,“我从何而来,我为何而生,我去往何处?”只要人类的生命不息,这样的追问就不会停止。这三个问题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就是这份思考的心灵的光芒,让我们可以超越死亡,与永恒的宇宙对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