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教案2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登 泰 山 记
 姚 鼐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二、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三、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味形象而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一、掌握实词“阴”、“阳”、“乘”、“烛”及虚词“以”、“及”的用法。
 二、体会文章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训练筛选主要信息、快速记忆的能力。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泰山作为五岳之尊,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们所向往,桐城派散文家姚鼐写的这篇《登泰山记》,以其简明生动的语言为人们所传诵。作者紧紧抓住深冬时令和泰山景物的突出特点,以广阔的胸襟、奔放的热情,写出了风雪中泰山那种森严静穆、雄态万千的景象。
 二、作者介绍
 《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文集》,作者姚候,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文章总集。
 桐城派:清代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始创于方苞,经刘大魁、姚鼐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禀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依据节奏推知句意。
 2﹒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并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揣度词义,并将重点词语形成板书。
 泰山之阳——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
 其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这里指泰山的北面。
 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遂至山巅——巅:顶峰,巅峰。
 半山居雾——居:停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