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510字。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与颁奖词整理
张而
评选标准与时俱进 2007年更注重推动国力前进的时代人物
“2007是中国国力空前强盛的一年,嫦娥一号成功探月、十七大的召开等等,推动了中国向前快速发展,那么这些时代发展的标签人物一定会成为感动中国的名单里。”《感动中国》的制片人朱波朱波道出了今年评选标准的微调。
《感动中国》虽然大的评选导向不会变化,但是每年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微调,而且评选出来的感动人物还要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更要体现时代的眼光和水准。2005年的民工魏青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实像他这样救人性命的每年都有成百上千人,不足为奇,尤其他作为一个民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可是经过《感动中国》主创人员深层次的发掘,了解到他的“一进一退”。当时他挑水救下一位女青年是未经过任何思考一跃而出,可是当人救上来之后他却悄然离开。就是他这种朴实的举动体现出人性的崇高。“其实感动是需要发现的,最平凡的事情往往最能触动人,这就需要我们媒体去发掘、去解读、去放大…”朱波感慨道。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钱学森
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 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