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与莼菜》ppt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初中课件 / 七年级上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7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30 10:49:1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11张,导入设计巧妙,对文章借物抒情的写法进行了重点解析。另附教案,约3580个字。
八 藕与莼菜(叶圣陶)[教案]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  郑英杰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理想来行文示旨的写作方法;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沉浸文本,体会本文平实朴素、淡雅自然的语言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借助对比手法,鲜明地传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的写作方法。 
2、体味“所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的含义
说明
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美文,作者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寄托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藕与莼菜”上,借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怀念,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这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是散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学生应学习、体会。其次,叶圣陶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细密的观察,客观的写实,平实朴素、自然淡雅的语言风格在本文有显著的体现。所以教师引领学生钻研本文,赏析、品味语言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习本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散文的语言风格是多样的,或华丽的,或朴实,或幽默、或严肃,这是作者在长期写作中形成的。在教学中,华丽的语言风格,学生容易接受,而借助平实的语言传达出浓郁的情感,学生常常不易理解,也不容易把握其中蕴含的意义,所以,引导学生如何去品味语言是本教学的重点所在。
本文在写法上采用对比的手法,将故乡的“藕与莼菜”与“这里”的“藕与莼菜”作对比,从而突出了故乡的“藕与莼菜”的甘美滋味和令人心醉的味道。教学中借助对对比的手法的分析,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〇)疏通字词及读音:
1、咀嚼(jǔ jué) 2、雪藕(ǒu)     3、臂膊            4、躯干
5、裹             6、风致           7、濯(zhuó)      8、体味
9、浑凝           10、拣择(jiǎn zé)11、伺候(cì·hou)12、硕(shuò)腹巨贾(gǔ)
13、待价而沽(gū)14、欣羡 15、莼(chún)菜 16、萦系(yíng xì)17、譬(pì)如
多音字
嚼:(1)味同嚼(jiáo)蜡(2)咀嚼(jué)
伺:(1)伺(sì)机而动(2)伺(cì)候
(一)导入
1、背诵《杂诗(其二)》(王维)
2、联想题:王维的《杂诗》通过写关心故乡的一样具体事物——梅花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那么说到“家乡”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3、导入词:
其实,故乡的风物最让人牵记的莫过于小时候吃过的东西了。叶圣陶先生对故乡的怀念也寄托于两样他儿时吃过得的东西­­­——藕与莼菜,在离开故乡的日子里,只要想到吃到它们,就勾起他的故乡情。
4、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当代“语言大师”之一。他在我国儿童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是我国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有代表作:《倪焕之》(小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