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890字。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湖北省罗田一中艾渊源
课题:语文学法指导
课型:指导课
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明确语文在高考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效提高现阶段语文学习的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手段:①以趣激之,②以智激之,③以情激之,④以境激之,⑤以美激之。
重点: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书写规范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广泛阅读的习惯,朗读背诵的习惯,反复修改文字的习惯。
难点:平时落实,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导语:(略)
一、当前语文学习的状况与语文学习中的几种消极心理。
从一个招聘会讲起:
2006年9月15日至16日,在“中原崛起”河南省人才交流大会上,郑州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招聘台前,挤满了求职者,大多是应届毕业生。这家公司招聘负责人秦先生向记者介绍,应聘的大学生很多,但是没几个合适的。他拿起刚填好的一沓求职表,遗憾地对记者说:“你看有的大学生填写的表格上错别字连篇,写字时拿笔姿势没几个对的,心态太浮躁,不务实。”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10多家招聘单位,也都发现了类似问题。记者随意打开几个同学的求职表、自荐信,有些错误让记者忍俊不禁。一些求职表上求职者把名字写得歪歪扭扭,与小学生写的差不多,“的、地、得”不分,主、谓、宾混乱,有些省会城市都搞错。“看求职者的材料就能猜出他们的知识面宽不宽,他们对工作会有怎样的态度。不是我们不愿意要这些学生,实在是他们求职材料中反映出的东西太让我们失望。”一位负责招聘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当我们深入到高中语文课堂时,你会看到这样一些镜头: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的学生或东歪西坐,玩笔弄书,或时而吃零食,时而两眼向上看天花板;一旦被教师抽问,要么躬腰垂眼,要么抓耳搔腮,要么支支吾吾,要么口齿不清;读书时不勾不画,语无抑扬顿挫,长声慢读。遇到生难字时,不查字典,脑子里根本就没有“字典”这个慨念;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错别字多多;作文题材狭窄,思路闭塞,不编拟提纲,草草而就,不作修改,交差了事;课前课后,不主动向老师请教,上课不争取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今天发一套资料下来,他明天就丢失了;乱撕作业本,一个作业本有的只有十多页。有的学生的课本到学期结束还洁净如新;老师叫他背课文,他却说:“高中学生还要背课文吗?”一直到高考该背的有限的几篇文章还拿不下来…..
种种现象表明,不少同学在对语文的认识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着误区。
误区一:轻视-----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
有部分同学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对学习语文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常常表现为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