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20个字。
《月光下的遐想》写作教学设计
资兴市三中 何玉梅
【设计意图】
《月光下的遐想》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写作训练。它是紧承第24课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而设计的,苏轼大胆的想象和悠远的思索让这首词成了中秋吟月词的巅峰之作。这一写作课的安排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本次教学设计由浅入深安排了几个活动逐步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体验开始认识联想和想象,再确定联想目标“月亮”,结合作文命题,作更深入的想象和思索,来达到训练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联想与想的表达功能。
2、方法策略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项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4、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写作文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并通过声音影像美文等手段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并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难点:在写作中运用联想和想象。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与月有关的名篇、诗句和神话传说。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有一个小男孩交了一份图画作业。老师非常疑惑,因为他交的是张白纸。你们知道他是怎么跟老师解释这张画的?他说画的是一头牛在吃草。老师问:“牛在哪里?”他说:“牛吃饱了,走了。”老师又问:“那草呢?”“被吃光了。”我们虽不赞同他对待学习的态度,但又不能不为他奇特的想象所折服。那么你们能对男孩的交白卷的原因进行合理的推测吗?面对这张空白的纸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二、小试牛刀
课件展示
1、由图片中的“点、直线、圆”你能联想到什么?
示例:点的联想
小数点、顿号、星星、一颗小圆钉
沙漠中踽踽独行的一粒人影
筑路剩的一颗小石子
洁白玉石上的一粒瑕疵
……
2、对你联想的事物展开想象,构思一个简单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