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1张,教案约2200字。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罗方红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具:多媒体
四、课时:一课时
五、具体步骤:
(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我为什么而活着(师提示:也就是我们活着有什么理想或者目标)。好,下面,以前后左右四个同学为一组,互相采访交流。提一个要求,大家要讲大实话,不要因自己的回答可能被别人笑话而改变初衷,也不要去琢磨怎样的回答可能赢得掌声,一切出自内心,好吗?
(展示幻灯片:人是唯一追寻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
(二)讨论交流“我为什么活着”(活着有什么理想或者目标)
师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巡视,然后抽5~8位学生发言,最后师小结:
小结: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愿各位同学美梦成真。好了,通过以上的讨论,大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归纳起来大致如下:一是为了生存而活着。人,作为生命形式中的一种,也如植物动物一样,首先要保全生命,但是,如果一个人的活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莫里哀所说的“一个人应当为活着而吃饭,而不是为吃饭而活着”,就是这个意思。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因此,大家活着的第二个理由是情感——亲情、爱情和友情,它们如一盏盏明灯,驱走了黑暗,照亮了前程,让我们体验到喜悦和温暖。当然,人活着的更高的境界,乃是超越自我利益,把人生目标升华为一种崇高的信仰(今天大家都没有谈及,但是,古往今来,这样的人还是很多的,大家想想看)
参考: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杜甫,岳飞,文天祥,革命先烈,活活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布鲁诺等等
(三)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师:是啊,正是有了那些为崇高的信仰而奋斗的人,人类才更有希望。希望大家从今天的讨论得到一点启发,进而认真思考如何在短暂的一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当代思想文化巨人罗素是如何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点幻灯2)。先介绍一下罗素。罗素,他在将近100年的生涯里,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
他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一生都在热诚地为公众的良知辩护。“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使得他坚决反对导致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