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课堂实录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9/27 12:04:1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620个字。
《星星变奏曲》课堂实录
执教:聂河中学 唐联华
教材分析:
本文是朦胧诗的典范作品之一,作者江河刻画了星星、萤火虫、春、鸟、睡莲、白丁香,以及静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等蕴含深刻象征意义的物象,抒情写意,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追求。
教学目标:
1.      了解朦胧诗派。
2.      把握诗歌中“如果…谁还需要…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的肯定式,与“如果…谁还需要…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的否定式相结合的结构,能够进行初级的诗歌写作活动。
3.      理解诗歌中各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      通过对诗歌物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      通过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      通过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      通过把握诗歌中反复呈现的结构特征,学会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
教学突破:
1.      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恰当的运用联想和类比,开展诗歌写作活动。
2.      结合与之相关的文学、音乐等,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意境的塑造。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配套朗读带;布置学生预习作业,查找有关写星星的诗句、优美文段、歌词、乐曲等。
2.       学生准备:仔细读诗,扫清字词障碍;收集写星星的相关资料;了解朦胧诗派及作者江河。
教学流程设想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由三峡景观入手,配乐朗读舒婷的《神女峰》导入,引导解读朦胧诗派以及本文作者江河。

2.播放朗读磁带,引导学生抓住诗歌的情感基调。

3.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找到诗歌的结构标志和意象。

4.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5.回顾总结,加深对本文特点的再理解。1.认真倾听,感受作品,展示收集,资料共享。


2.听读模仿,及时做好字词、停顿、疑难点的标记。 

3.独立思考,划出诗歌中的意象和反复的诗句。

4.协作学习,结合自己的体会,透过诗歌意象,理解诗人希望表达出来的情感。

5.学生听记,结合自己的学习,了解本文特点。

课堂实录
一.    由诗作《神女峰》入课,共享收集资料,了解“朦胧诗派”。
师:配乐朗读《神女峰》。读后,问:这是谁的作品?你知道他是哪个诗派的吗?
生:朦胧诗派的女作家舒婷的作品。
师:“朦胧诗派”,谁能把你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展示一下吗?
(5名学生分别从“朦胧诗派”的产生、命名由来、代表诗人诗作以及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艺术特色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收集的资料。)
师:同学们刚才说到了“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江河,我们今天就要一起去拜读拜读他的处女作《星星变奏曲》,去领略一番朦胧诗的精彩。
二.    朗读诗歌,把握感情基调。
师:播放录音朗读,提示学生做好标记。
问:通过预习和听范读,能否体会到诗歌中的感情基调?
生:体会到温情、希望的感情。
师:过渡语:是啊,还是让我们去找课文自己,问问它吧!
三.    分析诗歌,把握结构和意象。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全诗,找找:诗歌中是否有反复出现的诗句?
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划,稍后有的学生在与同桌交流。
生答:有反复出现的诗句:是“如果…谁还需要…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如果…谁还需要…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
师:这两组句子都是什么关系的?它们所表达的语气相同吗?
生1:这两组句子都是递进关系的,都是否定语气。
生2:这两组句子都是假设关系,都是否定语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