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00字。
《变形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和细节、分析人物形象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2.分析甲虫所特有的象征意义。
3.体会表现主义小说的语言风格,以及与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4.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5.了解并领会小说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重点讲解表现主义小说的基本特征及其写作技巧。
2.体会主人公变形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
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导读法、点拨教学法
教师的导读、点拨主要方法表现在教学的突破口的选择上,要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体会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手法,还要注意运用对比阅读。
●教学用具
运用投影,提供有关作者生平及表现主义文学的资料,使学生对课文的背景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作适当的铺垫,同时也可以节省一些课堂时间。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 一 课 时
教学重点:
1、介绍作者情况、写作背景以及现代主义文学的有关情况
2、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小说的情节内容。
一、导入课文:
什么是好小说?这是个永远可以谈论却又永远难以求解的问题。但好小说不一定是好看的小说,不一定适合大众读者的阅读口味,因为好小说都是新鲜的,独特的。它在与传统阅读习惯“对抗”过程中提供了新的艺术因素,使习惯于传统阅读的读者不得不陷入难解之谜的深渊,所以也往往给人们留下了不怎么好看的印象。阅读卡夫卡的《变形记》,对读者来说是一种智力、情感上的挑战,因为他的作品是文学上的一个变数,很陌生,用传统的阅读方法很难解读。
我们对传统小说的阅读最惯常的思路,即按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展开阅读。在传统的小说中,最讲究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一部小说价值的大小就看其是否提供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可在《变形记》中,我们并没有看到有哪些强烈的令人难忘的个性留下来,人物几乎都湮没在一片丑陋、冷漠之中。
在传统的小说中,有起伏跌宕的情节线索贯穿始终,悬念迭出,引人入胜。但《变形记》写的都是一些具体琐碎的现实生活的细节,简直没有什么故事,也没有什么情节,甚而觉得有些繁冗拖沓。
在传统的小说中,人物都会局限在天时、地理、人际等客观因素的牢笼中,还必须遵循着逻辑原则及因果关系来合理推论。但《变形记》超越时空的限制,对事件的交代极其模糊,不指明具体的时间、地点和背景,甚至泯灭了幻象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虚幻与现实难解难分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了。
看来,卡夫卡的《变形记》把我们带往不熟悉的另一世界,而其实,那另一世界原本属于我们的人性之邦,只是卡夫卡试图用另一套叙述方式与技巧来展示我们人性内部的黑暗王国。因为我们平时不朝它看上一眼,初见之下,才会感到它是如此的陌生、怪异和难以理解。我们试着来解析一下隐藏在那“变”了的“形”的背后那深奥的东西。
二、介绍作者情况以及现代派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