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4张。附带教案。《如果优美的文字离我们而去》教案
一、 教学目标
通过对于诗歌内容的分析,领悟诗人对人文精神的忧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于诗歌内容的分析,领悟诗人对人文精神的忧思
三、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
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1) 以目前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导入
师:从小到大看到过很多文字,有些文字犹如璀璨的烟花,在短暂的绚丽后转瞬即逝,有些文字犹如一杯清茶,在幽幽的茶香后使我无法忘怀,有些文字犹如夺目的钻石,在耀眼的光芒中使我明白什么是隽永,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又出现了另一些“奇文”,让我觉得不知所云,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一些,新奇的文字,帮助我释疑:
投影网络语言,学生随意发言
2) 从小学、初中、高中课本中选择一段优美的文字,展示请同学用两个字概括阅读感受?
师:大家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一直有一类文字在大家身边:
初中:《桃花源记》:忽逢桃花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高一:《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六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