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呼吁》ppt6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高中第一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2.87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7/11 17:45: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我的呼吁》精品课件PPT33张,图片丰富,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活动丰富,生动有趣。教案约4300字。
我的呼吁
湖南株洲九方中学 刘国富 原创

【教学目标】
1、分清逻辑层次,把握演讲主旨;
2、品味本文精彩语言,把握其准确、鲜明、严密、针对性强的特点;
3、体会作者所呼吁的平等、博爱与和平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分清逻辑层次,把握演讲主旨;
2、体会作者所呼吁的平等、博爱与和平的精神。
【教学难点】
1、品味本文精彩语言,把握其准确、鲜明、严密、针对性强的特点;
2、如何理解史怀哲的“尊重生命伦理”。
【教学方法】
1、讨论法,2、举例印证法,3、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几天我刚刚感受了美国黑人领袖诺贝和平奖获得者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今天我们再来聆听伟大的哲学家、神学家、医生、“非洲之父”、195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哲的演讲《我的呼吁》。
史怀哲:
在二十世纪的欧洲,阿尔贝特·施韦泽即史怀哲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于1875年生于法国的阿尔萨斯,青年时代多才多艺,不仅是一位神学和哲学的双料博士,而且还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的研究家。三十八岁时的史怀哲,已是拥有三个博士学位、又正式取得医生执照的绅士。然而,就在他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到非洲去,到那未开化的黑暗大陆──非洲去。随后,他放弃在欧洲的优越生活条件和锦绣前程,携妻子一起前往非洲的兰巴雷内(现在属于加蓬),在那里,他创建了自己的诊所,义务为当地居民治病,几十年如一日,历尽艰辛,百折不挠,直到与世长辞。他还写下了大量有关文化和伦理学的著作,创立并身体力行了“敬畏生命伦理学”。这种伦理学后来被誉为“标志着西方道德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他将生命中的半个世纪贡献给了赤道非洲,贡献给了解那里的医疗事业,从1913年建立丛林诊所,直到与世长辞,他在非洲蛮荒丛林中渡过了五十余年,非洲人称他为“非洲之父”。他一直被视作行动的人道主义的象征。他的“敬畏生命”的闻名于世,爱因斯坦说“像史怀哲这样理想地集善和对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几乎还没有发现过”。
1954年他获诺贝尔和平奖金,但他将资金用来修建麻风村。这里选录的是他的获奖演讲词。

二、题解
1、“呼吁”与“呼喊”有什么区别?
明确:呼喊:喊;嚷。呼吁: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呼吁”的内容往往是“真、善、美”,需要大众共同努力。
2、《我有一个呼吁》,主要呼吁什么?
明确:呼吁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1)呼吁人们从善去恶,远离暴行;(2-3)呼吁防治大众疫病,(4)呼吁放弃原子武器,避免战争,和平共处。(5-7)

三、整体把握
1、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第1节从反、正两方面阐述“尊重生命的伦理”。
第2节讲建立在这种伦理基础上的善恶观。
第3节写良善与暴力的对比。
第4节强调人类应互助
第5节讲对战争与和平的选择
第6节阐明我们的目标:谈判取代战争
第7节呼吁领袖:维持和平、尊重生命、实行人道
2、综观全文,作者呼吁的对象是谁?呼吁的内容又是什么?
明确:作者对全人类尤其是那些掌握国家命运的领袖们呼吁,呼吁他们要重视尊重生命伦理,并在这一伦理的指导下,选择良善,放弃暴力;选择互助,放弃歧视;选择和平,放弃战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