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小题,约7560字。
盐城市初级中学初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2006.8)
命题人:郝绍成 审核人:孙晓燕
试卷Ⅰ
一.选择题 (共8题,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在颤(chàn)动中发出淙淙(cóng)声响,青草仿佛在这乐声中生长。
B. 再瞧瞧那沿海攒(zǎn)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lín)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
C.我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jùn)永、徐志摩的浓艳绮(qí)丽。
D.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yán)生、成长、繁衍(yǎn)、死亡。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一个衣服褴缕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
B.游人们来到黄山,自然要浮想连翩,寻根问底,神游天外了。
C.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遭踏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
D.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尝我父亲的损失。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
登上这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沉雷般的心跳,问苍茫大地,有哪一
条江河 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道大坝能 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 如此壮美的崇高?有哪一项工程能 如此伟大的传奇?
A.凝聚 积淀 写满 见证 B.积淀 凝聚 见证 写满
C.写满 见证 凝聚 积淀 D.见证 写满 积淀 凝聚
4.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A.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鲁迅《故乡》)(比喻)
B.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老舍《骆驼祥子》)(夸张)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比喻)
D.(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张着两脚,正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比喻)
5.阅读下面的语段,依次填入哪一组中的诗句才能使上下文衔接连贯。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久雨不晴,人们管它叫“霉雨”;久旱而雨,人们管它叫“甘霖”。它或为丝丝小雨,温柔连绵;或为滂沱大雨,快疾迅猛。 ,勾勒了雨的零落稀疏; ,描绘了雨的温柔润泽; ,描写了雨的绵密繁多; ,表现了雨的欢快活泼; ,传达了雨的猛烈急切;“身世浮沉雨打萍”,慨叹了雨的肆虐无情……
翻开诗文卷著,处处看得雨景,听得雨声,品得雨味,赏得雨情。雨,不就是一首首纯情的诗吗?
A天街小雨润如酥 白雨跳珠乱入船 清明时节雨纷纷 两三点雨山前 夜阑卧听风吹雨
B两三点雨山前 清明时节雨纷纷 天街小雨润如酥 夜阑卧听风吹雨 白雨跳珠乱入船
C两三点雨山前 天街小雨润如酥 清明时节雨纷纷 白雨跳珠乱入船 夜阑卧听风吹雨
D清明时节雨纷纷 天街小雨润如酥 白雨跳珠乱入船 两三点雨山前 夜阑卧听风吹雨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在《与朱元思书》文中着重抒发了他热爱自然,厌弃尘俗的思想感情。
B.《与朱元思书》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形象描绘出作者信舟游江,悠闲自在的心情。
C.陶潜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一个与现实相对的社会,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后来,作者又创作《桃花源诗》,以诗歌的形式来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D.《桃花源记》一文结尾寻访桃花源的情节安排,为桃花源笼上神秘的色彩,既表达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暗示了这样理想境界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7.下列对语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像鸢一样飞到高空的人,望到这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下他的心。
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湍急的水流像箭一样,汹涌的巨浪仿佛飞奔一般。
C.林尽水源
译:桃花林在溪流发源的地方没有了。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这个人一个接一个地回答了村中人的问题。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渔人甚异之
B.寻向所志 处处志之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