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340字。
2007年中考古诗词备考练兵平台
湖北省恩施市舞阳中学 潘文阶
一、七年级上册
(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解释词语:寄北: 何当: 却:
2. 赏析后两句:后两句超越时空,将眼前的实景推移到想像境界,以设想中的相逢、团聚烘托自己今夜对亲朋的思念,不仅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而今夜的愁苦又成了剪烛夜话的话题,增添了重聚的欢乐。
(二)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任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 解释词语:眼波横:
眉峰聚:
盈盈:
2. 说说你对最后两句诗的理解:
(三)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回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你是怎样理解三、四句诗的?
2.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请简要赏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 逐联赏析: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在长安五津”可“望”定是远别,此句破题,叙将别之时,气势雄伟,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面抒情奠定基调。
(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承题句,意似悲而旷达胸襟可见,以此慰勉友人并自勉。(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转叙别后思绪,知音知己虽各处天涯,也如近邻一般,阐
述了不必伤别的理由。诗人将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由前三层逼出——劝慰友人不必伤感,也表明诗人具有超
脱的胸怀。
2. 解释词语:风烟: 津:
宦游: 比邻:
无为: 歧路:
3. 对这首诗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城阙/辅/三秦,风眼/望/五津。 B.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
B.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 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再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5. 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五)李白《渡荆门送别》
1. 逐联解读:
(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紧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远视,过荆门进入楚地见到的壮阔景色。“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交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给人的感觉是:仿佛将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气势恢宏,境界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