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70字。
【课 题】 哀江南
【教学目标】1、了解孔尚任及《桃花扇》的相关知识。
2、自读曲词,质疑释疑,了解曲词主要内容。
3、反复朗读,体会曲词中的“亡国之痛”、“亡国之恨”。
【重 点】1、了解曲词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体会曲词中蕴含的“兴亡之感”。
【难 点】了解《桃花扇》的相关背景知识。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拨法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 语:贾谊的《过秦论》同学们都很熟悉,历史上还有一篇与之类似的“过明论”,那就是清代著名戏剧家、诗人孔尚任的代表作《桃花扇》。它“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未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后人有诗云:
一出《桃花扇》,几多兴亡感。
唏嘘悲恸情,融入《哀江南》。
今天我们来学习《桃花扇》的最后一出“余韵”的节选《哀江南》。
一、作家作品:1、孔尚任(1648~1718)
①字号籍贯: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自号云亭山人,曲阜(今山东曲阜)人。
②生平经历:
出身与才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出身于明代遗民家庭。他自幼聪颖过人,精通音律,早年在曲阜县北的石门山内隐居读书,在三十五岁以前仍未出仕。在出仕前他发扬孔子所提倡的“礼乐”,希望在文化教育方面作贡献。
出仕与任官:至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始任国子监博士。1686年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到淮阳疏浚河口,奔波于江淮之间,到过扬州、南京一带凭吊古迹,结识许多明代遗老,听到了许多明末的轶闻遗事,他对南明的腐败黑暗和民间疾苦有深刻的体会;为他后来创作《桃花扇》中的人物和情节提供了写作材料。回京以后他虽出仕,却以读书和搜集古物来渡日、以诗歌和戏剧创作来一展胸臆。其后他以十多年苦苦经营,三易其稿,终于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写成《桃花扇》一剧,在北京上演极受欢迎。
免职回乡:两年后,因事免职,怀着悲愤的心情告老还乡。归隐之后,他过着十分贫苦的生活,最后在贫病交迫中逝世,享年七十岁。
③代表作品:历时十年写成《桃花扇》。另有传奇《大忽雷》、《小忽雷》(与顾彩合著),诗文集《湖海集》《岸塘文集》《长留集》等。
④地位影响:清代戏曲作家。诗人。与洪昇并称为“南洪北孔”。
2、《桃花扇》
①文化背景:受家庭影响。
②史实背景:
③剧情简介: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字朝宗),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并题诗一首: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奸党余孽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侯方域只身逃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李自成攻入北京,马士英、阮大铖等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嵩建立南明王朝,阮大铖仰仗权好凤阳督抚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香君嫁给新任漕抚田仰为妾,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染诗扇。侯方域之友杨文骢将扇面血痕点染成一枝桃花,故称桃花扇。后阮大铖掠去香君,成为福王的宫中歌伎。清军南下,直逼江南,南明王朝覆灭,朱由嵩逃亡,香君逃出宫中。最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这时,复社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在栖霞山中,道士张瑶星以国仇家恨点醒他们,二人不忍心看见国破家亡,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未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南明王朝:甲申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缢,马士英、阮大铖等即于南京迎立福王朱由嵩,建立南明王朝,昏王奸臣不理朝政,沉溺歌舞。
一、 自读曲词,质疑释疑:
1、指导阅读:仔细阅读全文,认真看课文注释、鉴赏要点:
要求:①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②请思考对白的作用并理清曲词的结构。
1)注意下列生字:
秣( )陵 长楸( ) 丹墀( ) 窗寮( )坏槛( )
哰哰( ) 舆( )图 胡诌( ) 栖( )枭( )鸟
2)注意下列词语:
秣陵、郭、城、丹墀、饿殍、枭鸟、舆图、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