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50字。
中考说明文(科技作品)阅读训练专题
广西 全州二中 杨多校541500
【命题趋势】
综观近几年的中考说明文阅读命题呈现如下趋势:
第一,选文内容多为社会热点和新的科学发现
第二,选择题逐渐淡出,填空 /简答成为主流题型,开放性试题开始登上舞台并成为亮点。这些开放性试题,往往由选文出发,向其他学科/课外知识和社会生活迁移,试题开放度高,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思维品质的要求较高,往往成为全卷的亮点。
第三、试题注重阅读理解,强调语言品析。阅读理解分为三个层面:概括性理解,精细化理解,迁移性理解。概括性理解是抓住文章内容或部分内容的关键信息,把握其精要。一般考查方式有概括内容,找中心句,指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等。精细化理解就是理解文章局部的段,句,词,写作方法等的内容及其表达作用。迁移性理解就是从对本文的理解出发,沟通本文与其他文章,说明文与其他文体,语文与其他科目,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能否将本文的理解所得用于遨游语文的汪洋大海,考查方式主要是按要求进行表述。
第四、试题创新上注重体现课程整合,强调人文精神。2003年江苏南通市将说明文阅读与口语交际进行了整合,考查学生利用获取的知识得体交际的素质,2003年湖北黄冈把说明文阅读与绘画作了整合,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命题上看,不少地方的题目直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科学的关系,思考人的生存状态,思考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
【聚焦考点】
《课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综合分析最近两年各地中考考试大纲和中考考卷,可以发现说明文的考查主要有以下考点:
1、信息的获取与加工。对文章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对说明中心的概括,以及对说明顺序的梳理都是对文本中的语言信息的获取、筛选、概括、加工的过程。
2、说明方法的掌握和说明语言的分析。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作诠释、列图表和摹状貌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说明语言的特点,如平实说明、生动说明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特点等。
3、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一般说明文,能够捕捉文章重要信息,指出说明对象特征、概括说明中心,理解说明顺序;阅读科技作品,要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中考说明文题目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4、信息的处理、筛选、重组也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热点之一。
【复习要点】
说明文阅读的复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事理的一种实用性文体,目的是以知教人:或说明事物、或阐述事理。
2、说明文的类型。根据说明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类。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说明文又可以分为生动(文艺性小品文)说明和平实说明(非文艺性说明文)两种。
3、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理解。说明的对象即说明的中心。找准了说明的对象以后,就要明确说明的特征。所谓“说明的特征”,即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标志”。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不能停留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还必须反映出事物内在的联系,也就是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