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20字。
《赤壁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广州三中 李链滔
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的目标是这样规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语言材料的积累,语感的培养,是新课标的一个突出特点,但积累文言知识不同于积累现代汉语知识,一方面,汉语变迁造成了语言障碍,另一方面,古代社会生活习俗我们难以理解,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依靠背诵,让学生熟读大量的课文来打好基础,以达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目的。因此应该把朗读、背诵贯穿到教学过程之中。再者,高中新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设想
《赤壁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必修②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之中《赤壁赋》文学色彩最为浓厚,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这篇名赋应该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本文句式骈散夹杂,参差错落之中见整齐之美、声韵之美,适于美读。全赋4段,537字,背诵有一定的难度,死记硬背之后往往容易忘记,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背诵指导。在抓重点的基础上,化整为零,将较长的文章分成一小块一小块进行记忆,将内容一点点“吃”下。这篇赋文质兼美,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蕴含着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深入探讨,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增加文言积累,积淀文言语感。
2.品味如散文诗一般精练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了解苏轼的人生感悟,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文章。
难点:研讨苏轼的人生感悟,感受其豪放旷达的人生情怀。
教学方法 竞赛法、诵读法、讨论法
媒体准备 背景音乐、ppt课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学生课前预习:
1.阅读《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浅谈苏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的字词。
(二)情景设置:配乐,展示苏子泛赤壁的画面;学生朗读课文。(说明:将学生的思维带进泛舟游赤壁的优美意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