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ppt2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课件 / 九年级下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1.6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1/30 11:03:3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7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三课时,第一课时8张,第二课时13张,第三课时15张。教案约4790字。
18、《孟子》二章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疏通文意,了解并掌握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 
   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3.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
二、 重点:运用对比,逐层深入论证
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了解预习情况后,指名诵读有关注释,简介孟子和《孟子》。 
   孟子:名轲,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继承孔子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君王要“与民同乐”,他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生活有保障。孟子非常重视教育,他指出环境对人的思想意识影响极大,“富岁,子弟多赖(懒)”,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努力的决定性作用,“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在教育方面的思想、主张,有不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指名诵读全文,正音后齐诵数遍,听课文录音。 
     正音:“夫”,fú,发语词,放在句首,以引起议论。
            “粟”,sù:谷子,与“栗”,lì区别。 “畔”,pàn 。 
   2.对照书下注释,学生独立思考(同桌间可交流)逐段疏通文句并逐句翻译. 
   3.教师巡视释疑点拨,重点注意下列词语及句子(一些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判断动词用,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固国”的“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使国巩固”。 
   “威天下”的“威”,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寡助之至”的“之”动词,作“到”讲 。 
   “畔”:“叛”的通假字,背叛。 
   4.指名串讲课文(一读一译),师生共同订正. 
   5.齐读课文. 
   (四)、学生分析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段?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