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人是什么》同步练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中第五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1/26 16:02:1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800字。学    科语文版    本人教版期    数009
年    级高三编稿老师康戬审稿教师ywdbh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哲学随笔两篇
二. 教学重、难点
《人生的境界》
(一)导读:
1. 这是一篇哲学随笔。作者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作者认为,人生境界,即精神境界,有高下之别,有四个等级,中国哲学的精神,或曰作用,或曰任务,在于提升此种境界,中国哲学对于未来人类的进步可能有所贡献。文章短小精悍,深入浅出。要达到真正理解,需要随处发问,深入探究。
2. 学习哲学文章要具有“质疑思辨”的精神,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的“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深思而甚取之也”。这里还有三句话送给大家:
A.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B.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C.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胡适)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 找出本文中的三个关键词,并借以分析文中作者所谓人生的四重境界: 
2.“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一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 何谓“既入世而又出世”?                                                
4. 下列说法符合作者意图的是(五选二)(    )
A. 天地境界又可称为哲学境界,其原因在于哲学是了解宇宙,达到最高境界的唯一凭借。
B. 行为上能遵守道德规律,并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的人便是处于道德境界的人。
C. 那些不道德的,做事利己害人的人都处于功利境界。
D.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而不是增加实际的知识。
E. 中国的圣人信奉“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哲学,这与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的世界哲学的趋势是一致的。
解答:
1. 找出本文中的三个关键词,并借以分析文中作者所谓人生的四重境界:
关键词:境界、觉解、意义
(解释:作为“关键词”,既要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而且要涉及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主要论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篇文章的主体结构。这一点在论说文写作中也颇具应用价值。)
四重境界的分析(结合课文3—6自然段):
境界觉解意义
自然境界没有(很少)本能
功利境界自己利己
道德境界社会为公
天地境界宇宙超脱(逍遥)
2.“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一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以至天地境界。使人觉解到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哲学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相关文章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