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500字。
第五单元
1 过秦论 贾谊
2 鸿门宴 司马迁
3 兰亭集序 王羲之
4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单元重点:汉魏晋散文
汉魏晋是散文迅速发展时期,标志是《史记》《汉书》等纪传体史书出现。其中有论史、叙史的;有感慨人生的;也有抒发个人情志的。
教学注意:这部分文章文笔流畅、辞采灿然,是极好的诵读课文,应利用这个特点激发学生诵读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诵读习惯,并在诵读过程中,注意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同时注重检查。
《鸿门宴》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①掌握基础知识以及作家作品创作时代背景。
②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③了解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 能力目标:①诵读课文过程中逐步领悟。
②积累文中重要生词。
③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 德育目标:①学习司马迁身遭凌辱、发奋著书的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各种困难。
②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句式等。
2 从鸿门宴座次安排看风云突起。
3分析“项羽”这个主要人物形象。
三 教学方法
本文是史传文学中的精彩篇章,情节发展跌宕起伏,波谲云诡,读来扣人心弦。利用此特点,针对学生学习古文能力尚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文的教学方法,即“以情节带语言”就是引导点拨学生利用对故事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也就是以文脉带动语脉,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
四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五 课时安排:4课时
六 教学步骤
(一) 预习指导
1生字认知
2回顾有关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知识
3初读课文
(二)导语设计
初中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陈涉世家》《李广》等史传性的文章,通过学习我们回顾了那段历史,一些历史人物的形象也在脑海里清晰起来,细心的你会发现它们都出自于司马迁所作的《史记》,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出自《史记》的文章,重温一段重要的历史,认识一问重要历史人物。谁呢?先看几首诗(出示投影)
※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如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
是的,是项羽,从诗中我们能看出这是个悲剧性的英雄,那么楚汉之争中的失败到底原因何在?项羽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历史人物?今天我们就通过司马迁笔下的楚汉之争中一次重要历史事件来了解一下,学习《鸿门宴》。
(三) 作家作品
作家:司马迁
※(约前145—约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夏阳人(现在的陕西韩城县)夏阳东北有座龙门山,所以司马迁自称是生于龙门。
※他父亲司马谈,为汉武帝的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谈崇尚道家,对儒、墨、名、法、阴阳、道等各家学说,进行过批判和总结。这种家学传统,对司马迁影响很大。他十岁诵古文,二十岁游历大江南北,采集传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时年38岁。这样,使他有机会阅读宫廷图书馆中大量的文献典籍。与此同时,在司马迁的主持下,于前116年冬制成新历--《太初历》。同年,司马迁开始撰写巨著--《史记》。前99年,因司马迁为李陵投降匈奴事进行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下狱受了腐(宫)刑。前91年,司马迁忍受宫刑这一奇耻大辱,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最后完成他所期望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为了完成这部不朽的巨著,司马迁前后用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