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00字。
论徐志摩的情感思潮
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说:“志摩,情才,亦一奇才也!”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徐志摩不仅以诗闻名,亦以散文著称,小说戏剧的贡献也不小。徐志摩不仅是个浪漫主义文人,更是一个有着单纯理想的理想主义者。他对于生活的情趣也是异常的浓厚。他爱都市,也爱乡野;他喜欢物质文明,也喜欢徜徉于山水之间;他常常留连在象牙之塔里,但是对社会政治也有正义的流露;他柔情似水,自由如云,洒脱如风。徐志摩的素养、性情、思想、为诗歌的不懈努力的精神、为中西文化交融所付出的情感,等等,一句话,徐志摩的艺术化的人生的每一足迹,都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
对徐志摩影响较深的还要数罗素。志摩在美国读书时,肯定看过罗素社会政治方面的著作,要不他不会决然离美赴英。不光目睹了导师的风采,还不时地当面交谈,他得到的不光是那套社会政治理念,必然的还会受到罗素人格魅力的陶冶。攻击卑鄙虚伪,提倡世界政府,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同样审视,热爱和平、文明、人类,捍卫思想自由及创作自由,这些观念,志摩全都心悦诚服的接受。而罗素在困境中的不卑躬屈节,不向外界势力低头的勇毅形象,那种为真理宁愿锒铛入狱也不苟且偷生的大无畏精神,更是深深的感动着这位东方的年轻人。
香港学者梁锡华在《徐志摩新传》中从写作这个侧面,看出了徐志摩受罗素影响的痕迹,可说是独具慧眼——
志摩初期的政论文在行文用字方面是梁启超式的,笔锋带感情而满纸热力活力,真可说是慷慨激昂,淋漓尽致;但自英回国后,文体多了一种幽默讽刺的风味。在这方面罗素及一般英国作家的影响颇为显著。可惜他英年早逝,没有时间能追及罗素著作中所表现的惊人智力以及文字的明快利落。梁启超的影响在坏的一方面,是使志摩政论文字太多羯鼓铙钹之音。力与声太重时反觉单调无力,是其短处。
我认为,徐志摩在受众多影响之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还有幸结识了英国另一位著名的作家嘉本特。其时嘉本特先生已近80高龄,但其思想毫不保守,且具有反传统的精神。他爱自由,爱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