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实验高中园、惠东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790字。
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2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同志用大气磅礴的诗句,讴歌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85年前,红军指战员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壮举,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筑起了巍峨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要自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意气风发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在长征最艰难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指战员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跟党走就是跟着理想信念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没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如今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理想信念不能动摇、精神支柱不能缺少。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信仰,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中续写新荣光。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主席曾引用徐解秀老人的话,道出了党同人民的鱼水深情,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正是因为党和人民军队坚守初心使命,人民群众才给我们以全力的支持拥护。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初心的力量,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矢志不渝造福人民,就能永远赢得人民支持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原第13集团军军史馆里,有一件“半截皮带”的展品,说的是三过草地的一个班早已断粮断炊,不得不把身上的皮带拿来充饥。战士周广才忍不住攥紧剩下的最后半截皮带,含着泪说“同志们,我们把它留作纪念,带着它见毛主席吧!”衣衫槛褛,忍饥挨饿,敌人围追堵截,高山终年积雪,草地沼泽遍布……这些都考验着他们的意志,锻造着军人的血性与担当。不管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战争的主体还是人,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永不过时。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善于汲取坚韧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革命意志,以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遵义会议之后,我军重新回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战争指导原则上,重新回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这一战法运用上,才有了牵着敌人鼻子走的战略主动,才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才有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后来,正是依靠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思想和战法,我们一路披荆斩棘,赢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从长征精神中汲取智慧的力量,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发展作战理论、作战思想和破敌之法,如此才能掌握制胜先机,打赢未来战争。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新的征途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品质,就能迈过一道道沟坎,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节选自何东平《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材料二:
进入黄土高原以来,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一直尾追我们。到了吴起镇,他们更是追而不舍。还有鲁大昌,我们在腊子口交过手的这个手下败将也匆匆赶来了,妄图报复。
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减员不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为后代矗立起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
B. 周广才宁冒饿死的危险也要留下“半截皮带”的事迹,反映了军人的意志力、血性与担当,体现出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
C. 红军在遵义会议后主动抛弃了从前一直过于死板的战争指导原则,于是有了“四渡赤水”这一作战灵活的经典战例。
D. 我军在吴起镇 川道两侧山沟进行伏击,轻松歼灭了尾随而至的国民党军队的一个骑兵团,并重创三个骑兵团。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多红军战士在长征最艰难的时期不知道最终会在哪里落脚,但他们有着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B. 徐解秀老人的话是用共产党员的具体行为生动解说“共产党”,同样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C. 文中划线句句式工整,以雄浑壮阔的气势、铿锵有力的语调表现了红军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D. 毛泽东亲自指挥 吴起镇之战,充分体现了我军善于把握战争先机、争取主动权的战争智慧。
3. 材料二中,杨成武对战士们没有进行全方位细节描写,下列各项理由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纪实性回忆录,是对长征过程的一般性介绍,不需要加入细节描写。
B. 如果对战士们进行全方位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就破坏了纪实性回忆录的真实性。
C.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作者是叙述者和战斗指挥员,所以忽视了对人物个体的细节描写。
D. 本文是对长征中 吴起镇战役的大略回顾,以宏观叙述为主,因此细节描写相对较少。
4. 两则材料都颂扬长征精神,但是表达方式和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5. 材料一指出“我们要自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意气风发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下面事例中的人物从长征精神中所汲取的“奋进力量”。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针对李奇微新发明的“磁性战术”,毛主席结合战争实际提出了“零敲牛皮糖”来“解毒”,一点一点消灭敌人的战术。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机步营战士、党员陈祥榕在边境冲突中,突入重围,营救战友,不屈不挠,英勇战斗,直至牺牲。2024年7月,70岁老党员汪水云多年坚守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彭泽县复排村上游防汛段防汛人员紧缺时,主动向党组织请缨,参与防汛一线工作。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黄河东流去 (节选)【注】
李 凖
道光二十三,黄水涨上天,冲走太阳渡,捎带锦家滩。
——黄河民歌
晌午以后,赤杨岗村子里只流进了二三寸深的黄泥水。人们看着脚下像箭一样乱跑的水流有些害怕,后来看着水没有多大劲,就又大意起来。
到了黄昏时候,天空中忽然出现了奇异的景象。天忽然黄了!它不像晚霞夕照,也不像落日余晖,却像是一层几十丈高的黄尘和水雾弥漫在天空。接着狂风呼叫起来,这风也怪,它是从地面溜过来的,不见树梢有大的摆动,却把地里的麦子,路旁的野草吹得像捺住头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