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华宜寄宿学校等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3500字。
2025-2026学年上学期10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
Ⅰ阅 读( 共55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细节的功能与锤炼
①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离不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动人的故事情节、精巧大气的结构。如果说这些因素构成了作为一个有机体的文学作品,那么将这些因素黏合在一起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细节。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叙事文学(如长篇小说、戏剧)中,细节无处不在,渗透在一部作品的全部肌体。正如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所言:“细节是有生命的细胞。”唯有借助这种“细节细胞”,环境才能典型,人物才能生动,故事才能可信。
②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细节,比如,经常打领带的人,一般做事会比较严谨;眼睛转得快的人,往往思维比较活跃;喜欢穿运动鞋的人,往往不拘小节。小说也一样,作品中的人物其实是一种“符号人物”,如果没有细节的加持,往往容易流于模具化,高明的小说家都善于编织细节,让笔下的人物血肉丰满起来。
③文学细节具有多重功能,最直观的是认识上的,尤其在现实主义题材与风格的作品中,往往能够裨补其他表述形式所难以触及的内容,让历史和社会的内容更加形象鲜明,就像恩格斯对巴尔扎克作品的经典评价,从细节中可以学习到难以在其他学术分科中感知的具体而微的一般知识和地方性知识。比如赵树理和高晓声的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农民算账的细节是在统计学、经济学乃至文化史之外的知识。与社会学、民族学或者人类学的客观描述不同,文学中的细节具有特写镜头式的效果,甚至能直击人心。细节的表象层面也许只是增补、强化与烘托,但内在深层次上则是认知上的递进。
④认知之外,文学细节最根本的功用在于成就美学,体现在尺幅兴波,通过细腻而克制的笔墨,准确地刻画所要表现的对象,传递作品所要表达的观念,从而起到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效果。比如汪曾祺的《薛大娘》,在散文化叙述结尾,突然出现一段关于脚的描写:“薛大娘不爱穿鞋袜,除了下雪天,她都是赤脚穿草鞋,十个脚趾舒舒展展,无拘无束。她的脚总是洗得很干净。这是一双健康的,因而是很美的脚。”这段话看似突兀,却正是对女主人公形象的画龙点睛,表明她“身心都很健康。她的性格没有被扭曲、被压抑。舒舒展展无拘无来”“是一个彻底解放的、自由的人”。舒展干净的天足对应的是畸形束缚的裹足,成为自然人性的暗喻,从而让人物形象明朗起来,而作者的观念也得到了意象化的呈现。
⑤细节并不是铺排琐碎事象,而是需要让其与整个作品达成有机统一。戏剧上有个著名的“契诃夫的枪”之说:“如果你在第一章中说有一支挂在墙上的步枪,在第二或第三章中它绝对必须开火。如果它不打算发射,就不应该挂在那里。”也就是说,细节作为一种装置应该对作品整体做出贡献,乃至成一条埋伏的暗线。
⑥由此也可见,生活细节并不必然成为文学细节,文学细节需要锻造锤炼。许多看似漫不经心或涉笔成趣的细节,可能是作者加以提炼与萃取的结果,它们来自苦心经营。当技术进入化境时,那些细节就能让整个作品更加动人。
(武资网文/刘大先,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对“细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细节能把文学作品语言、人物形象、情节等因素黏合在一起。
B. 细节是有生命的细胞,它无处不在,渗透在作品的整个肌体。
C.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细节里观察到一个人的一些性格特征。
D. 小说作者往往善于编织细节,使笔下的人物丰满化、模具化。
2. 下列对“文学细节的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文学细节学到文学作品之外的一些知识。
B. 文学细节具有特写镜头式的效果,直击人心,所以有更高的认知。
C. 文学细节除了认知功能,还能让人从微小、细节处知道大的情况。
D. 文章以汪曾祺《薛大娘》为例论述文学细节的功用在于成就美学。
3. 阅读第⑤⑥段,说说作者认为什么样的细节才是好的细节。请简要概括。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以“细节”为核心,从文学创作与日常生活的双重维度展开论述。作者通过马尔克斯的“细节细胞”论,强调细节在文学作品中的黏合作用,使其成为有机整体。文中结合现实主义作品、汪曾祺小说等实例,剖析细节的认知与美学功能,指出其能传递深层意蕴。最后提出“契诃夫的枪”理论,强调细节需与作品有机统一,经锤炼方能动人。论述层次清晰,例证丰富,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结合文章第②段“小说也一样,作品中的人物其实是一种‘符号人物’,如果没有细节的加持,往往容易流于模具化,高明的小说家都善于编织细节,让笔下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人为什么会越休息越累
①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感受:周末的时候,常常起床就是中午,胡乱对付点午饭,心里想着可要好好歇会儿,于是又钻回被窝玩手机,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到了晚上,你发出感叹,一天又这么荒废了。似乎这期盼已久的休息,并没有消除多少疲惫感。
②我也有这种感觉,在忙碌的生活与工作之余,偷得浮生半日闲,按理应该感到放松和自由,可一天下来,心里反而有一种“今天没有做成什么事”的空虚感。我有时也会听听音乐、晒晒太阳,可心里那种慌张与匆忙挥之不去,总感觉自己应该找点有意义的事



